[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滑板车立管结构及刹车线和电线隐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3507.8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9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强;黄晓明;饶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B62K11/00;B62J11/13;B62J11/19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14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滑板 车立管 结构 刹车 电线 隐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动滑板车立管结构及刹车线和电线隐藏结构。该电动滑板车立管包括立管壳体,所述立管壳体内设有径向贯穿立管壳体的U型空腔;所述U型空腔内设有刹车线和电线;所述U型空腔的内部下端设有转向限位块;所述刹车线和电线设于转向限位块内。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线和电线隐藏结构能将刹车线和电线隐藏在电动滑板车内部,并能保障转向限位功能,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立管结构及刹车线和电线隐藏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以传统人力滑板为基础,通过滑板内的内置电池为其提供驱动力,提升了滑板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且相较于传统电动自行车而言,具有结构简单、车轮小、轻巧简便的优点,能节省大量社会资源。近年来,锂电池的电动滑板车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需求和态势,电动滑板车正逐渐成为滑板行业的发展趋势得到推广。
市面上现有的电动滑板车,其刹车线、电线等多为外露,很容易遭到破坏,导致刹车以及其他功能失效,安全性特别低。如何通过简单可靠的结构设计将刹车线和电线隐藏在立管中,同时不干扰立管的转向限位功能,这在现有技术中尚无法实现。
公开号为CN20891533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及滑板车的立杆。立杆包括内管、外管以及限位环,外管内部具有一个环形的第一台阶,限位环嵌套于外管并固定于第一台阶,限位环具有一个缺口。限位环包括具有外缘部、弹簧以及两个弧形的滑块,外缘部贴合外管的内壁,两个滑块间隔设置并分别可滑动地贴合设置于外缘部的内壁,弹簧连接于两个滑块之间。内管可转动地嵌套于外管的内部,内管的外壁具有凸起部,凸起部位于限位环的缺口内。当转动车把时,内管和外管相对转动,凸起部相应转动并推动其中一个滑块沿着外缘部的内壁滑动,弹簧被压缩直至凸起部不能继续转动,从而限制内管和外管相对转动的角度,避免车头大幅度转动。该立杆结构虽然能同时实现转向限位和刹车线、电线隐藏,但结构一体化程度低,装配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结构强度小,转向时滑块易滑出缺口,影响转向限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立管结构及刹车线和电线隐藏结构。通过该电动滑板车立管及刹车线和电线隐藏结构,可将刹车线和电线隐藏在电动滑板车内部,同时保证转向限位功能,且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大,能使电动滑板车具有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装配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滑板车立管结构,包括立管壳体,所述立管壳体内设有径向贯穿立管壳体的U型空腔;所述U型空腔内设有刹车线和电线;所述U型空腔的内部下端设有转向限位块;所述刹车线和电线设于转向限位块内。
转向限位块的作用是限制转向角度,工作机制如下:当电动滑板车转向时,转向限位块固定不动,U型空腔随立管壳体旋转,当转向限位块抵到U型空腔的一端时,立管壳体的旋转到达极限位,即转向角度达到极限,通过这种方式,能避免转向角度过大,从而提高电动滑板车的安全性。通过将刹车线和电线安装在转向限位块内,能使刹车线和电线隐藏在立管内部,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电动滑板车的安全性,同时,这种设置也能避免刹车线和电线对转向限位功能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中,仅通过立管壳体和转向限位块两部分结构即可实现转向限位和走线隐藏两大功能,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能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且,结构的一体化能使结构强度更大,延长电动滑板车的使用寿命,防止其使用过程中转向限位功能出现故障,保证其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立管壳体内靠近U型空腔的凹面侧设有径向贯穿立管壳体的中间空腔;所述中间空腔的内部下端设有与中间空腔适配的内轴;所述内轴与立管壳体之间键连接。
通过键连接防止内轴与立管壳体之间相对转动,从而使电动滑板车在转向时,立管壳体能通过内轴带动前轮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35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