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70016.6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2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圣博;刘思强;危迎春;崔莹;田沛;于计俊;吴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32 | 分类号: | B29C48/32;B29C48/86;B29C48/09;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思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4 | 代理人: | 高镇 |
地址: | 07276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聚乙烯 毛坯 工装 | ||
1.一种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1),具有环形腔(2)、空腔(3)、进料口(4)和出料口(5),所述进料口(4)与所述环形腔(2)连通,所述环形腔(2)的端面为所述出料口(5),所述环形腔(2)用于容置熔融的聚乙烯材料,所述空腔(3)被所述环形腔(2)包围;
外加热圈(6),固定于所述模具(1)的外壁周向,用于加热所述模具(1);和
环形顶板(7),可分离地位于所述环形腔(2),在所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进入所述环形腔(2)的内部时所述环形顶板(7)在所述环形腔(2)的内部滑动地挤压所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以使得气泡排出;
其中,所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由所述进料口(4)进入所述环形腔(2),并通过所述出料口(5)排出以形成聚乙烯变径毛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包括:
侧板(8),中部具有第一通孔(9);
外圆筒(10),第一端与所述侧板(8)的外沿固定连接;
内圆筒(11),套于所述外圆筒(10)的内部,并与所述侧板(8)固定连接;
至少两个第一吊环(12),设置于所述侧板(8)的侧面;
至少一个第二吊环(13),设置于所述外圆筒(10)的外壁;和
至少两个第三吊环(14),设置于所述环形顶板(7)的侧面;
其中,所述外圆筒(10)与所述内圆筒(11)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环形腔(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气通道(20),形成于所述环形顶板(7)的外沿与所述环形腔(2)的腔壁之间;
其中,所述环形顶板(7)滑动地挤压所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时以使得所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的气泡自所述出气通道(20)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加热圈(15),固定于所述空腔(3)的内部,用于加热所述模具(1);
其中,所述内加热圈(15)和所述外加热圈(6)同时加热,以使得所述模具(1)的外表面和内部温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环形板(16),位于所述环形腔(2)的内部,并与所述模具(1)固定,其具有环形凹槽(17),以及等距构造于所述环形凹槽(17)的多个第二通孔(18);
其中,所述环形凹槽(17)与所述进料口(4)连通,以使得所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自所述进料口(4)注入所述环形凹槽(17)经所述第二通孔(18)进入所述环形腔(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热电偶线,一端与所述外加热圈(6)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热电偶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插口连接,用于所述外加热圈(6)供电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热电偶线,一端与所述内加热圈(15)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热电偶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插口连接,用于所述内加热圈(15)供电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圆筒的内径为:862mm,以使得冷却定形后的所述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外径为800mm-845mm;所述内圆筒的外径为:268mm,以使得冷却定形后的所述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内径为270mm-28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1)的加热温度为145℃-15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聚乙烯变径毛坯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适配器(19),固定于所述模具(1)、并与所述进料口(4)连通;
其中,所述适配器(19)与单螺杆挤出机可拆卸地连接,用于持续挤出所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进入所述环形腔(2)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700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灶具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能保护盆骨和腰椎间盘的护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