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温差自发电节能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88519.6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7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姜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2J7/35;B60L8/00;G05F1/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温差 发电 节能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温差自发电节能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和排气管,汽车本体包括有舱门以及设置于舱顶的太阳跟踪电池板,舱门包括有舱门内体、舱门外体和舱窗,舱门内体和舱门外体之间设置有温差片,排气管包括有废气管道箱体、废气入口、废气出口和冷却水箱,排气管、太阳跟踪电池板和温差片均电性连接于D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电性连接于蓄电池,蓄电池于排气管、太阳跟踪电池板和温差片之间均通过控制器控制。本实用新型当汽车内部的直流负载需要用电时,控制器采样,DC‑DC变换器整流出合适的直流电为直流负载供电;当汽车内部交流负载需要用电时,控制器采样,DC‑AC变换器逆变出合适的交流电为交流负载供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温差自发电节能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19年底,我国机动舱保有量3.79亿,其中汽车2.72亿辆。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技术及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基于太阳能及温差发电,提出一种太阳能温差自发电节能汽车。利用舱顶太阳能电池板、尾气温度差、环境温度差三种可发电条件为汽车蓄电池蓄电。同时,在利用太阳能过程中引入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该作品将尾气中浪费的能量、舱体外部与舱内环境的温度差、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仅减少了汽车对化石能源的依靠,还进一步保护了环境,始终坚持持续可发展理念,响应节能减排政策号召。
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到在自身对能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各国纷纷开始把如何高效、环保地利用现有能源和开发利用绿色新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舱辆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燃油中有40%~60%左右的能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大部分以尾气余热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与此同时,化石能源供不应求。若能将汽车尾气的这部分能量回收并加以利用,不仅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还缓解了能源方面的危机。如何利用汽车尾气浪费的能量成为现阶段舱辆节能的重要研究方向。温差发电可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只需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情况下就能应用,具有无噪音、无磨损、无介质泄露、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适用范围很广的绿色环保型能源。另一方面,光伏发电过程不存在机械损耗,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长寿命和免维护性等优点。
提出了一种太阳能温差自发电节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温差发电片,并基于热力学等相关的理论分析,通过尾气温差发电、舱体内外温差发电及太阳能发电并结合D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为蓄电池供电,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化石能源的利用率,还合理地利用了太阳能,优化了蓄电池的蓄电过程。作品符合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在环境保护及能源战略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太阳能温差自发电节能汽车,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温差发电片,并基于热力学等相关的理论分析,通过尾气温差发电、舱体内外温差发电及太阳能发电并结合D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为蓄电池供电,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化石能源的利用率,还合理地利用了太阳能,优化了蓄电池的蓄电过程。作品符合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在环境保护及能源战略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温差自发电节能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和排气管,所述汽车本体包括有舱门以及设置于舱顶的太阳跟踪电池板,所述舱门包括有舱门内体、舱门外体和舱窗,所述舱门内体和舱门外体之间设置有温差片。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包括有废气管道箱体、废气入口、废气出口和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夹设于废气管道箱体外壁,所述冷却水箱于废气管道箱体连接处还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冷却水箱包括有冷却水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太阳跟踪电池板和温差片均电性连接于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电性连接于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于排气管、太阳跟踪电池板和温差片之间均通过控制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8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