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带熟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6163.0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0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岩;张学阁;刘全;梁晓军;王金永;王富华;王超;贾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1C14/00 | 分类号: | A21C14/00;A21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熟化 系统 | ||
1.一种面带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相对封闭的熟化间(1)、用于输送面带的多层皮带机(2)和用于调节所述熟化间(1)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调控系统(3),所述多层皮带机(2)呈折返输送设置于所述熟化间(1)内,所述温湿调控系统(3)与所述熟化间(1)内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带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熟化间(1)为保温腔室,其一侧壁或两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面带入口(11)和面带出口(12),所述面带入口(11)与所述多层皮带机(2)的最上层输送带的进料端相匹配,所述面带出口(12)与所述多层皮带机(2)的最下层输送带的出料端相匹配,所述多层皮带机(2)通过所述面带入口(11)和所述面带出口(12)与外界连通以完成面带的连续进入和连续退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带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调控系统(3)包括风循环装置(31)、用于调节所述熟化间(1)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调节装置(32),集中处理箱(33)和能源供给装置(34),所述集中处理箱(33)为密闭结构,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32)设置在所述集中处理箱(33)内,所述能源供给装置(34)位于所述集中处理箱(33)外部,所述能源供给装置(34)与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32)连通,所述集中处理箱(33)与所述熟化间(1)之间通过所述风循环装置(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带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循环装置(31)包括送风风机(311),送风管道(313),送风嘴(314),回风管道(316)和匀风口(317),所述送风风机(311)置于所述集中处理箱(33)内,所述送风管道(313)的一端与所述送风风机(311)连通,所述送风管道(31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熟化间(1)内,并在所述送风管道(313)的出风口端设有所述送风嘴(314);所述回风管道(316)的一端与所述集中处理箱(33)连通,所述回风管道(316)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熟化间(1)内,并在所述回风管道(316)的进风口端设有所述匀风口(317);所述熟化间(1)内的气体经过所述匀风口(317)、回风管道(316)进入所述集中处理箱(33)内,然后依次经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32)、送风风机(311)、送风管道(313)及送风嘴(314)回到所述熟化间(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带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313)的出风口端和所述回风管道(316)的进风口端分别位于所述熟化间(1)的上部两侧,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32)将所述集中处理箱(33)分隔为两部分,所述送风管道(313)的进风口端和所述回风管道(316)的出风口端分别穿过所述集中处理箱(33)下端,且分置于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32)的两侧,保证所有循环气体均经过温湿度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带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嘴(314)为倒锥状结构且位于所诉送风管道(313)的下方,所述匀风口(317)为开口大小可调结构且位于所诉回风管道(316)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带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313)上设有比例三通阀(312),所述比例三通阀(312)上连通一排风管道(315),所述比例三通阀(312)通过所述排风管道(315)与外界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带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供给装置(34)位于所述集中处理箱(33)的上部,其包括热源(341),冷源(342)和加湿源(343),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32)包括换热器(321)、冷却器(322)和加湿器(323),所述热源(341)与所述换热器(321)连通,为所述换热器(321)提供热量,所述冷源(342)与所述冷却器(322)连通,为所述冷却器(322)提供制冷量,所述加湿源(343)与所述加湿器(323)连通,为所述加湿器(323)提供加湿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61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用张紧装置
- 下一篇:林区消防应急泡沫灭火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