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带熟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6163.0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0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岩;张学阁;刘全;梁晓军;王金永;王富华;王超;贾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1C14/00 | 分类号: | A21C14/00;A21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熟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带熟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相对封闭的熟化间、用于输送面带的多层皮带机和用于调节熟化间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调控系统,多层皮带机呈折返输送设置于熟化间内,温湿调控系统与熟化间内导通,熟化间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分别与多层皮带机最上层输送带的进料端和最下层输送带的出料端相匹配的面带入口和面带出口。本实用新型除设置面带入口和面带出口外,熟化间为一个相对密闭空间,消除了外界环境变化对面带熟化的影响;温湿调控系统可以实现熟化间内部温湿度的均匀一致性,保证了面带熟化质量的稳定性;使用多层皮带机使面带在熟化间内部做多层往复运动,减小设备占地面积,同时实现面带熟化的连续生产实用新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带熟化系统,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宗面制品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 (项目编号:2018YFD0401000),用于将面带连续送入一个稳定温度湿度的环境中进行熟化。
背景技术
面带的熟化是将面带在一定温度、湿度环境下静置一定的时间,以此来消除面带成型时所产生的内应力,使紧张状态下的面筋组织变得松弛缓和,提高面带的延展性,同时面带中的水分可以被蛋白质充分吸收,面筋组织更加均匀,形成较好的面筋网络,有利于面带的后续压延、切丝和干燥,对提高产品品质有很大帮助。
影响面带熟化效果的因素很多,比如温度、湿度、熟化时间、面带厚度等等。过低的环境温度和过短的熟化时间均会导致面带熟化不完全,而过高的熟化温度和过长的熟化时间则会导致面带的抗拉伸性能下降,切丝后形成的面条弹性不足,影响产品质量,且面带的黏结性也会升高,造成面带后续压延时黏结压延辊。环境湿度太低会造成面带表面水分蒸发,不利于面带水分均布及面筋网络的增长,湿度太高容易产生结露现象,不利于食品卫生和安全。面带太厚会使面带内部温度均衡过慢,影响熟化效果,面带太薄会使设备占地面积太大,造成成本浪费。
目前国内针对面带熟化工艺方面的研究较少,且面带熟化设备较为简易,难以应用于面条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对于熟化过程当中的温度、湿度和熟化时间的控制比较粗旷,面带在不稳定的温湿度环境下熟化,难以保证熟化效果的一致性,影响面条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带熟化系统,可用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且系统的熟化环境稳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带熟化系统,包括相对封闭的熟化间、用于输送面带的多层皮带机和用于调节所述熟化间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调控系统,所述多层皮带机呈折返输送设置于所述熟化间内,所述温湿调控系统与所述熟化间内导通。
所述熟化间为保温腔室,其一侧壁或两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面带入口和面带出口,所述面带入口与所述多层皮带机的最上层输送带的进料端相匹配,所述面带出口与所述多层皮带机的最下层输送带的出料端相匹配,所述多层皮带机通过所述面带入口和所述面带出口与外界连通以完成面带的连续进入和连续退出。
所述温湿调控系统包括风循环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熟化间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调节装置,集中处理箱和能源供给装置,所述集中处理箱为密闭结构,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集中处理箱内,所述能源供给装置位于所述集中处理箱外部,所述能源供给装置与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连通,所述集中处理箱与所述熟化间之间通过所述风循环装置连通。
所述风循环装置包括送风风机,送风管道,送风嘴,回风管道和匀风口,所述送风风机置于所述集中处理箱内,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送风风机连通,所述送风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熟化间内,并在所述送风管道的出风口端设有所述送风嘴;所述回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集中处理箱连通,所述回风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熟化间内,并在所述回风管道的进风口端设有所述匀风口;所述熟化间内的气体经过所述匀风口、回风管道进入所述集中处理箱内,经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调节后,借助所述送风风机,通过所述送风管道及送风嘴回到所述熟化间,完成气体内部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6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用张紧装置
- 下一篇:林区消防应急泡沫灭火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