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3871.4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赖波;熊兆锟;魏建;刘杨;张恒;李佳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1/72;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郭萍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催化 臭氧 双氧水 反应器 | ||
1.一种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包括反应罐(8)、回流泵(9)、回流管(7)、支架(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氧催化组件和电极板(17);
反应罐(8)由一端带集气罩的圆筒(8-1)及球冠(8-2)组成,圆筒(8-1)的内径与球冠(8-2)开口端的内径相等,球冠(8-2)的高小于圆筒(8-1)的半径,圆筒(8-1)未设置集气罩的一端与球冠(8-2)的开口端连接为一体;反应罐(8)内部设有圆锥挡板(12),圆锥挡板(12)的底面开口、顶点向上,圆锥挡板(12)的开口端与球冠(8-2)的内壁连接,圆锥挡板(12)的轴线、圆筒(8-1)的轴线与球冠(8-2)的高重合;
圆筒(8-1)上设有进水口(16)、出水口(5)、溢流口(4)、回流水出口(6)和双氧水加料管(3),球冠(8-2)上设有回流水进口(10)和排空口(14),集气罩上设有排气口,排空口(14)位于圆锥挡板(12)外部的球冠(8-2)上,回流水进口(10)位于球冠(8-2)顶部的中心位置;在圆锥挡板(12)的同一高度位置上水平设有至少三个90°弯头(11),各90°弯头(11)位于圆锥挡板(12)外壁的端面均位于过该90°弯头(11)另一端面中心的垂线的同一侧,各90°弯头(11)分别通过位于圆锥挡板(12)内的管件与球冠(8-2)上的回流水进口(10)连通;圆筒(8-1)内设有若干垂直于水平面的电极板(17),电极板(17)的阴极板与阳极板交替布置,电极板(17)与直流电源相连;
臭氧催化组件包括臭氧发生器(20)、曝气盘(13)、臭氧输送管(18)、排气管(2)以及臭氧吸收池(1),曝气盘(13)设于圆锥挡板(12)的顶部,臭氧输送管(18)的一端与臭氧发生器(20)连接、另一端与曝气盘(13)连接,臭氧输送管(18)上设有气体流量计(19);排气管(2)一端与集气罩上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伸入臭氧吸收池(1);
回流管(7)的一端与反应罐上的回流水出口(6)连接、另一端与球冠上的回流水进口(10)连接,回流泵(9)位于回流管(7)的管路上,支架(15)与反应罐(8)的外壁连接支撑反应罐(8)处于垂直于水平面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电极板(17)的下端距离球冠(8-2)的开口端的端面的距离为圆筒(8-1)直径的1/3~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各电极板(17)呈矩形且尺寸相同,各电极板(17)在水平方向的尺寸为圆筒(8-1)直径的1/2~2/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对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还设有感应电极板(1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对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的感应电极板(17-1)数量为1~2块。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电极板(17)为铁板、铝板或钛板。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罐(8)由绝缘材质制作,或者反应罐(8)设有绝缘内衬。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球冠(8-2)的高度(h1)与圆筒(8-1)的内径之比为(3~8):20;圆锥挡板(12)的锥角(θ)为40°~100°,圆锥挡板(12)的高度(h2)与反应罐(8)的高度之比为1:(3~15)。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圆锥挡板(12)开口端的侧壁上水平设置3~5个90°弯头(11),各90°弯头(11)均匀分布在圆锥挡板(12)的同一高度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回流水出口(6)位于反应罐(8)的上部,出水口(5)位于回流水出口(6)上方,溢流口(4)位于出水口(5)上方,双氧水加料管(3)位于溢流口(4)上方,双氧水加料管(3)位于反应罐(8)外的一端设有密封盖,进水口(16)位于反应罐(8)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38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断桩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电芯的固定装置及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