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3871.4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赖波;熊兆锟;魏建;刘杨;张恒;李佳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1/72;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郭萍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催化 臭氧 双氧水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包括反应罐、回流泵、臭氧催化组件和电极板,反应罐由一端带集气罩的圆筒及球冠组成,反应罐内设有圆锥挡板,圆锥挡板上设有多个弯头,圆筒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水出口和双氧水加料管,球冠上设有回流水进口,集气罩上设有排气口,各弯头通过管件与回流水进口连通,圆筒内设有若干电极板,电极板的阴极板与阳极板交布置,电极板与直流电源相连,臭氧催化组件的臭氧输送管将臭氧发生器曝气盘连通,排气管将排气口与臭氧吸收池连接,回流管将回流水出口与回流水进口连接。该反应器可提高反应器内废水的传质效率,降低运行能耗,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难度废水处理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化学、类芬顿和催化臭氧等高级氧化技术是对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制药废水、油田废水、电镀废水、焦化废水以及其它有机合成化工废水等高难度废水进行预处理或者深度处理的常用方法。电化学法采用不同的电极,在通电情况下产生氧化(自由基)或者还原(电子转移)反应对污染物进行氧化还原处理;类芬顿法是指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催化臭氧技术则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催化臭氧分解产生OH·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以上三种技术产生的OH·能够无选择性地快速氧化降解高难度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或者将有毒难降解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易于生化处理的小分子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电絮凝技术采用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铁板或铝板作为电极,阳极释放的金属离子能高效催化双氧水和臭氧产生OH·,能强化对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率。
现有的电絮凝反应器主要为固定床形式,固定床形式的反应器存在电化学传质效率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反应器对废水的处理效率。为了解决电絮凝装置传质效率差、废水处理效率低、废水处理效率差的问题,CN209853807U公开了一种同心柱状电絮凝反应器,旨在解决电絮凝反应器的浓差极化问题,CN206089132U公开了一种旋转错流电絮凝反应器,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使反应器内废水流化,搅拌装置的旋转主轴伸入反应器内部腔体,若干搅拌部件安装于旋转主轴上并随旋转主轴转动。但以上装置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柱状反应器虽能解决浓差极化问题,但无法使废水在整个反应器内处于完全流化状态,传质效率有限,不利于废水处理效率的提高;(2)机械搅拌装置的能耗较高,导致运行成本过高;(3)依靠单一的电絮凝对废水进行处理,难以对高难度废水进行有效的降解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以提高反应器内废水的传质效率,降低运行能耗,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絮凝-催化臭氧/双氧水反应器,包括反应罐、回流泵、回流管、支架、臭氧催化组件和电极板;
反应罐由一端带集气罩的圆筒及球冠组成,圆筒的内径与球冠开口端的内径相等,球冠的高小于圆筒的半径,圆筒未设置集气罩的一端与球冠的开口端连接为一体;反应罐内部设有圆锥挡板,圆锥挡板的底面开口、顶点向上,圆锥挡板的开口端与球冠的内壁连接,圆锥挡板的轴线、圆筒的轴线与球冠的高重合;
圆筒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溢流口、回流水出口和双氧水加料管,球冠上设有回流水进口和排空口,集气罩上设有排气口,排空口位于圆锥挡板外部的球冠上,回流水进口位于球冠顶部的中心位置;在圆锥挡板的同一高度位置上水平设有至少三个90°弯头,各90°弯头位于圆锥挡板外壁的端面均位于过该90°弯头另一端面中心的垂线的同一侧,各90°弯头分别通过位于圆锥挡板内的管件与球冠上的回流水进口连通;圆筒内设有若干垂直于水平面的电极板,电极板的阴极板与阳极板交替布置,电极板与直流电源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38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断桩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电芯的固定装置及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