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24642.2 | 申请日: | 202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强;李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H02B1/34;H05K5/02;H05K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自动 调节 电压 动车 电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包括:底梁、右侧板、左侧板;所述底梁呈矩形管状结构;所述右侧板设置在底梁的上部,且右侧板与底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左侧板设置在底梁的上部,且左侧板与底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顶梁设置在右侧板与左侧板的上部,且顶梁与右侧板及左侧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右侧板与左侧板的中部;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安装架的侧部,且固定支架与安装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线束规整、电气元件调理装配方便、利于后期电气柜养护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电气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
背景技术
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在轨道上运行的拥有驱动装置、能产生一定牵引力的机车或车厢,动力装置就是发动机,用于将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成机械能,并推动车轮运转,例如蒸汽机、内燃机或电动机等。
现有的动车多用电能作为驱动能源,因此电气柜是动车上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件,但是现有的动车电气柜布线较为复杂,各元件连接的线束较多,调理装配不够方便。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动车电气柜布线较为复杂,各元件连接的线束较多,调理装配不够方便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包括:底梁、右侧板、左侧板、顶梁、安装架、固定支架、加强板、固定螺栓;所述底梁呈矩形管状结构;所述右侧板设置在底梁的上部,且右侧板与底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左侧板设置在底梁的上部,且左侧板与底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顶梁设置在右侧板与左侧板的上部,且顶梁与右侧板及左侧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右侧板与左侧板的中部;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安装架的侧部,且固定支架与安装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加强板设置在固定支架与安装架的焊接处,且加强板与固定支架及安装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右侧板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所述底梁在右侧板与左侧板的下部设置有两处,且顶梁在右侧板与左侧板的上部设置有两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所述右侧板与左侧板均呈[结构,且右侧板与左侧板的上部及下部均设置有一处条形槽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所述安装架呈矩形框架状结构,且安装架由L形板组成,安装架的左侧及右侧均设置有若干处螺栓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所述固定支架呈L形状结构,且固定支架在安装架的四角均设置有一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自动调节电压的动车电气柜,通过设置左侧板及右侧板用于放置安装架,且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支架,用于连接左侧板及右侧板,安装架的两侧设置有螺纹孔,用于安装电气元件固定板,从而安装电气元件,其便于将电气元件呈模块化设置,一处安装架为一处模块,其具有线束规整、电气元件调理装配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线束规整、电气元件调理装配方便、利于后期电气柜养护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24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流控制阀、混合器以及排气后处理系统
- 下一篇:建筑门窗动风压性能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