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轻型卡车动力电池系统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0294.X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3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汪斌;肖聪;危波;伍岳;徐远;王为才;於家华;王建平;宋小伟;黄棕;苏磊;石秀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27;B60L3/00;B60L3/04;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5;H01M10/42;H01M50/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41058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轻型 卡车 动力电池 系统 控制 装置 | ||
一种纯电动轻型卡车动力电池系统控制装置,包括箱体及其内安装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板,电池正极输入口经手动维护开关后与放电正极输出口相连接,电池正极输入口依次经手动维护开关、一号熔断器、K1充电接触器后与充电正极输入口相连接,电池正极输入口依次经手动维护开关、二号熔断器、K2加热接触器后与电池加热接口相连接,电池负极输入口依次经电流传感器、K3主负接触器后分别与放电负极输出口、充电负极输入口、电池加热接口相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主板与整车通讯接口、电池包通讯接口相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主板分别与K1充电接触器、K2加热接触器、K3主负接触器相连接。本设计不仅安全可靠性高,而且检修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控制箱电气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轻型卡车动力电池系统控制装置,主要适用于提高控制装置的安全可靠性能。
背景技术
近几年纯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轻型商用车领域,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物流,打响蓝天保卫战,纯电动轻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市场保有量需求的增加,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安全可靠的实现动力电池系统功能的动力电池系统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可靠性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纯电动轻型卡车动力电池系统控制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纯电动轻型卡车动力电池系统控制装置,包括箱体及其内安装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板,所述箱体上安装有高低压接插件,所述高低压接插件包括高压接插件与低压接插件,所述高压接插件包括电池正极输入口、电池负极输入口、放电正极输出口、放电负极输出口、充电正极输入口、充电负极输入口和电池加热接口,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包括K1充电接触器、K2加热接触器和K3主负接触器,所述电池正极输入口与放电正极输出口相连接,电池正极输入口经K1充电接触器后与充电正极输入口相连接,电池正极输入口经K2加热接触器后与电池加热接口相连接,所述电池负极输入口经K3主负接触器后分别与放电负极输出口、充电负极输入口、电池加热接口相连接,所述低压接插件包括与电池管理系统主板相连接的整车通讯接口,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主板分别与K1充电接触器、K2加热接触器、K3主负接触器相连接。
所述电池正极输入口经手动维护开关后与放电正极输出口相连接,电池正极输入口经手动维护开关与K1充电接触器相连接,电池正极输入口经手动维护开关与K2加热接触器相连接。
所述手动维护开关经一号熔断器后与K1充电接触器相连接。
所述手动维护开关经二号熔断器后与K2加热接触器相连接。
所述电池负极输入口经电流传感器后与K3主负接触器相连接。
所述低压接插件还包括与电池管理系统主板相连接的电池包通讯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轻型卡车动力电池系统控制装置中电池管理系统主板与整车通讯接口相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主板通过整车通讯接口输入的唤醒信号被唤醒;电池正极输入口经K1充电接触器后与充电正极输入口相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主板与充电桩通信正常、握手成功,控制K1充电接触器闭合进入充电,当充电结束,断开K1充电接触器;电池正极输入口经K2加热接触器后与电池加热接口相连接,当电池温度过低时,电池管理系统主板控制K2加热接触器闭合,电池开始加热,直至达到预设的温度点断开K2加热接触器;电池负极输入口经K3主负接触器后分别与放电负极输出口、充电负极输入口、电池加热接口相连接,当需要行车上电时,电池管理系统主板控制K3主负接触器闭合,给整车通电,当停车下电或者电池系统出现故障时,控制K3主负接触器断开。因此,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02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纵梁加强梁防皱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彩超用阅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