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定性作业车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1441.5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97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之力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4 | 分类号: | B62D63/04;B60G11/00;E01D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英扬昊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7 | 代理人: | 徐忠丽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作业 车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作业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车底座,所述作业车底座由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滑轮、弹簧、定位板组成,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焊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的一端焊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另一端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滑轮;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弹簧,使得本申请中的作业车底座在运行时,能够灵活地应对桥梁的弯曲段,即使处于桥梁的侧壁及桥面均为弧形结构时,该作业车底座依然能够通过弹簧恢复形变的力,始终与桥梁的侧壁及桥面保持贴合的状态,从而有效提高了该作业车在该桥段运行时的顺畅性、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作业车底盘。
背景技术
现有桥梁检修经常采用常规的脚手架和检修作业车,这两种方式不仅占路面积大,同时脚手架搭建麻烦,检修作业车运行成本较高,脚手架更是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所以桥梁检修工作逐渐被桥梁施工吊篮取代;桥梁施工吊篮在运作时一般通过固定装置与检测车连接,且位于桥梁的底部,使用过程中通过人工推动检测车,使检测车能够通过滑轮于桥面上滑行,同时带动吊篮于桥梁底部滑行,使得站立在吊篮中的人工能够直观地观测到桥梁底部,并对其进行检修;这种装置搭建方便,同时成本低廉,更加符合现代桥梁施工的需要;然而,现有的检测车在由人工推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现象:
当检测车行驶于桥梁的弯曲段时,即桥梁的侧壁以及桥面均处于弧形结构时,其滑轮会因无法有效地与桥梁的侧壁贴合,即滑轮与桥梁的侧壁以及桥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时,会使得该滑轮无法灵活地应对该桥梁的弯曲段,从而降低了该检测车在该桥段运行时的顺畅性、稳定性,从而使得该检测车在该桥段运行时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该晃动将会间接引起吊篮的晃动,使得处于吊篮中的人工在检修时将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检测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不仅如此,现有检测车的滑轮在安装时仅仅只是通过一对螺母进行固定安装,这使得该滑轮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因螺母松动而松脱的现象,使得该检测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事故现象的发生,从而对处于吊篮中的人工造成了一定的人身威胁,从而降低了该作业车的使用安全性及实用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中作业车底座的运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作业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车本体、作业车框架、作业车底座,所述桥梁的上侧设置有作业车本体,所述桥梁的下侧设置有吊篮,所述作业车本体通过连接杆与吊篮连接;所述作业车本体由作业车框架、作业车底座组成,所述作业车底座的个数为N,N≥2;所述作业车框架的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作业车底座,该作业车底座分别与桥梁的左右侧壁接触,所述作业车框架的底部安装有作业车底座,该作业车底座与桥梁的上端接触;
所述作业车框架由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连接杆焊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左侧壁安装有作业车底座,该作业车底座与桥梁的右侧壁接触;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底部安装有作业车底座,该作业车底座与桥梁的上端接触;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壁安装有作业车底座,该作业车底座与桥梁的左侧壁接触;
所述作业车底座由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滑轮、弹簧、转轴、六角螺母、定位板、紧固螺母组成,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左侧壁焊接有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壁焊接有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焊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的一端焊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另一端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滑轮;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滑轮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板上开设的安装孔与滑轮上开设的安装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转轴的一端依次穿过定位板上开设的安装孔、滑轮上开设的安装孔,并由六角螺母以及紧固螺母同时拧紧固定;所述弹簧的个数为M,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之力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之力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1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