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商用车车架的前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2309.6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9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真文;蒋志高;钱凡;杨凯宁;武正圆;樊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09 |
代理公司: | 重庆乾乙律师事务所 50235 | 代理人: | 李剑锋;李侠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商用 车车 前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型商用车车架的前端结构,包括右纵梁、左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外伸梁和左外伸梁,所述右外伸梁的后部与所述右纵梁的前端部外侧连接,所述左外伸梁的后部与所述左纵梁的前端部外侧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外伸梁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外伸梁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在车辆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满足更大尺寸冷却模块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重型商用车车架的前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重型商用车高速化、集成化的发展,对大功率发动机的需求与日俱增,与之配套的冷却系统的尺寸也不断增大,作为冷却系统主体的冷却模块宽度和高度尺寸都有明显增大。重型商用车的冷却模块通常安装在车架前端的两个车架纵梁之间,由于车辆整体尺寸的限制和轻量化要求,不允许两个车架纵梁之间的间距整体加大来适应加宽的冷却模块的安装要求,而车架纵梁的横断面通常为槽型,如果通过折弯车架纵梁的前部来达到加宽车架前端尺寸的目的,会大大降低车架的刚度和强度,而且,即使采用这种方式来加宽车架的尺寸也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型商用车车架的前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重型商用车在整体车辆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车架无法安装更大尺寸的冷却模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
一种重型商用车车架的前端结构,包括右纵梁、左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右纵梁与左纵梁平行设置,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右外伸梁和左外伸梁,所述右外伸梁的后部与所述右纵梁的前端部外侧连接,所述左外伸梁的后部与所述左纵梁的前端部外侧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外伸梁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外伸梁的前端连接;所述右外伸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右纵梁的下方,所述左外伸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左纵梁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横梁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将所述右外伸梁前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左外伸梁前部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记为第一间距,将所述右纵梁的外侧面与所述左纵梁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记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作为优化,所述右外伸梁与左外伸梁相左右对称布置。
作为优化,所述右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三者与所述右外伸梁均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左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三者与所述左外伸梁均采用螺栓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右外伸梁和左外伸梁均为铸造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采用左、右外伸梁来连接车架纵梁前端的各个结构件,而外伸梁可以单独通过弯折的结构形式来达到使车架前端尺寸加宽的目的,无需对车架纵梁进行改造,保证车架纵梁原有的力学性能不变,而外伸梁可以根据需要弯折足够大,以满足冷却系统的安装要求,同时,可以通过对外伸梁结构的加强来达到保证车架前端强度的问题,作为优化,外伸梁采用铸件,强度进一步提高的同时,结构和形状可以制作得更复杂,以满足该处各个零部件的集成安装需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1、右纵梁;2、左纵梁;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右外伸梁;6、左外伸梁;51、第一连接座;61、第二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重型商用车车架的前端结构,包括右纵梁1、左纵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右外伸梁5和左外伸梁6;所述右纵梁1与左纵梁2平行设置;所述右外伸梁5的后部与所述右纵梁1的前端部外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左外伸梁6的后部与所述左纵梁2的前端部外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的右端与所述右外伸梁5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的左端与所述左外伸梁6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右外伸梁5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51,所述第一连接座51设置在所述右纵梁1的下方,所述左外伸梁6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61,所述第二连接座61设置在所述左纵梁2的下方,所述右外伸梁5与左外伸梁6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第一连接座51与第二连接座61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横梁4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5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横梁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61通过螺栓连接;将所述右外伸梁5前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左外伸梁6前部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记为第一间距,将所述右纵梁1的外侧面与所述左纵梁2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记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所述右外伸梁5和左外伸梁6均为铸造件,由于铸造工艺的原因,右外伸梁5和左外伸梁6可以满足更复杂的结构要求,同时也能满足车架的强度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2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养殖用净化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易燃易爆场所建筑物防雷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