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3385.9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7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羽扬;刘昀昊;董胜龙;刘昌;刘长庚;王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羽扬;刘昀昊;董胜龙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1/89;F24F3/16;F24F13/28;F24F11/4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15000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能量 回收 装置 | ||
1.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道模块,以及根据进风路径依次设置于其内的新风段换热模块、热泵冷凝器、新风段动力模块;
还包括排风道模块,以及根据排风路径依次设置于其内的排风段换热模块、热泵蒸发器、排风段动力模块;
所述新风段换热模块和排风段换热模块均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器,排风道模块内的每个换热器均与新风道模块内所有换热器通过换热管道相连接,并通过动力泵及阀门实现换热介质的互换;
还包括数码涡旋热泵,所述热泵冷凝器、热泵蒸发器通过数码涡旋热泵实现循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涡旋热泵通过第一输送管和第一回流管与热泵蒸发器连接;数码涡旋热泵还通过第二输送管和第二回流管与热泵冷凝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涡旋热泵通过换热器、循环泵、贮水箱、第三输送管、第三回流管与新风道模块内的末级新风段换热模块循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段过滤模块和排风段过滤模块,新风段过滤模块设置在新风道模块内,并位于新风段动力模块出风侧,排风段过滤模块设置在排风道模块内,并位于排风段动力模块出风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段过滤模块包括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根据进风路径依次排列,还可根据建设单位工艺要求设置高效过滤器,其设置在中效过滤器的出风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段过滤模块包括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根据排风路径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超导液、导热油、防冻液、乙二醇或者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管,排风道模块内的每个换热器下设接水盘,均与冷凝管相连,冷凝管的外端置于排风道模块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罐,所述补水罐通过补水管连接在换热管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新风道模块及排风道模块内多点布置测温元件,第三输送管、第三回流管上设电磁阀,测温元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采用N76E003AT20单片机控制芯片,当排风段换热器I通过检测需要除霜时,第三输送管、第三回流管上的电磁阀自动打开,通过数码涡旋热泵提供热水对系统进行化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羽扬;刘昀昊;董胜龙,未经刘羽扬;刘昀昊;董胜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33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检测用的取样切割装置
- 下一篇:光伏发电系统6芯耐火绝缘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