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3385.9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7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羽扬;刘昀昊;董胜龙;刘昌;刘长庚;王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羽扬;刘昀昊;董胜龙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1/89;F24F3/16;F24F13/28;F24F11/4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15000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能量 回收 装置 | ||
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属于通风换气节能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能量回收装置存在的能量回收率低及由于外界环境导致设备结霜的问题。要点:包括新风道模块,以及根据进风路径依次设置于其内的新风段动力模块、新风段换热模块;还包括排风道模块,以及根据排风路径依次设置于其内的排风段动力模块、排风段换热模块;换热模块均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器,排风道模块内的每个换热器均与新风道模块内所有换热器通过换热管道相连接,并通过动力泵及阀门实现换热介质的互换,还包括数码涡旋热泵,热泵冷凝器、热泵蒸发器通过热泵实现循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排风的热量用于新风系统的加热,不但解决新风加热热源问题,还避免了能量的无效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具体涉及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属于通风换气节能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寒冷及严寒地区通风系统的排风都是将高温的室内空气直接排至室外,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同时将室外低温的新风加热到室内温度,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由于室外温度严寒和寒冷地区过低,采暖热水加热换热器容易冻坏,因此现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新风热源问题不但存在耗能大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新风加热的热源难以解决的问题。
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新风系统有两种常用的形式:一种为没有热回收装置直接将室外新风经过自备热源加热或根本没有加热直接送入室内。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由于热源问题无法解决,这种系统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有新风加热热源将室外新风加热到室内温度,不但不能有效地利用排风中所携带的能量,而使这部分能量白白浪费掉了,而且由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室外温度过低,新风加热热源成为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另一种是可以回收排风热量的新风换热机组,主要原理为通过新风与排风直接进行能量交换,该系统优点是设备结构简单,能有效回收排风所携带一部分能量;但缺点是,以热能为例,热回收率有限(一般为50~60%),温升有限(新风经过热回收设备之后,新风送风温升一般也就10~15℃),工作运行受环境温度制约(室外温度在-5℃以下时出现结露结霜现象,无法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事实,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能量回收装置存在的能量回收率低的问题,进而设计了一种高能量回收率的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组合式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新风道模块,以及根据进风路径依次设置于其内的新风段换热模块、热泵冷凝器、新风段动力模块;
还包括排风道模块,以及根据排风路径依次设置于其内的排风段换热模块、热泵蒸发器、排风段动力模块;
所述新风段换热模块和排风段换热模块均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器,排风道模块内的每个换热器均与新风道模块内所有换热器通过换热管道相连接,并通过动力泵及阀门实现换热介质的互换;
还包括数码涡旋热泵,所述热泵冷凝器、热泵蒸发器通过数码涡旋热泵实现循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通过第一输送管和第一回流管与热泵蒸发器连接;热泵还通过第二输送管和第二回流管与热泵冷凝器连接,数码涡旋热泵还通过第二输送管和第二回流管与热泵冷凝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由于外界环境导致设备结霜的问题,所述数码涡旋热泵通过换热器、循环泵、贮水箱、第三输送管、第三回流管与新风道模块内的末级新风段换热模块循环连接。当末组换热盘管需要除霜时,通过电磁阀切换,采用热泵提供热水对换热器进行除霜。
为了避免杂物或尘土粉末等对新风道模块内部组成构件以及新风质量造成影响,进一步地,还包括新风段过滤模块和排风段过滤模块,新风段过滤模块设置在新风道模块内,并位于新风段进风侧,排风段过滤模块设置在排风道模块内,并位于排风段进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羽扬;刘昀昊;董胜龙,未经刘羽扬;刘昀昊;董胜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33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检测用的取样切割装置
- 下一篇:光伏发电系统6芯耐火绝缘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