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平台障碍避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58222.6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7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川;宋刚;刘华鹏;徐凯;郑君哲;李陈;黄杰;邵佳星;马燕琳;冯运铎;周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周倩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平台 障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平台障碍避障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搭载于无人平台上的飞行控制器、机载计算机和避障雷达,所述避障雷达与所述机载计算机通信连接,所述机载计算机与所述飞行控制器双向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机载计算机接收避障雷达的传感数据,机载计算机的运行情况不会直接影响飞行安全,飞行控制器仅用于下发飞行控制命令,飞行控制器的任务逻辑简单可靠,这样既保证了无人平台的飞行可靠性,又可以利用更加强大的硬件平台完成复杂多变的任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平台障碍避障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人机在实现避障过程中,都是基于飞行控制器来接收避障传感器的信号,这使得在避障过程中需要占用飞行控制器较大的硬件资源,使飞行控制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平台障碍避障系统,提高无人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平台障碍避障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搭载于无人平台上的飞行控制器、机载计算机和避障雷达,所述避障雷达与所述机载计算机通信连接,所述机载计算机与所述飞行控制器双向通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搭载于所述无人平台上的稳定云台,所述避障雷达搭载在所述稳定云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无人平台采用多旋翼无人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避障雷达采用激光雷达。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避障雷达采用毫米波雷达。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搭载于所述无人平台上并与所述飞行控制器连接的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搭载于所述无人平台上并与所述飞行控制器通信连接的GNSS接收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搭载于所述无人平台上并与所述飞行控制器双向通信连接的数传电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搭载于所述无人平台上的电源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搭载于所述无人平台上并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机载计算机接收避障雷达的传感数据,机载计算机的运行情况不会直接影响飞行安全,飞行控制器仅用于下发飞行控制命令,飞行控制器的任务逻辑简单可靠,这样既保证了无人平台的飞行可靠性,又可以利用更加强大的硬件平台完成复杂多变的任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平台障碍避障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8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装卸的雨槽防堵网
- 下一篇:一种射频芯片的衬底隔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