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21692.X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5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再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王海凤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石杨路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嵌入式 处理器 模块 pcb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包括矩形PCB板体,PCB板体的尺寸为42*30mm,PCB板体的厚度为1.6mm;在PCB板体平面的左侧设有一个带40芯的第一双排插针,在PCB板体平面的右侧设有一个带40芯的第二双排插针,每两排插针的间距为1.27mm,同一排中相邻两个插针的间距为1.27mm,在PCB板体平面的左右两角各设有一个孔径为2.7mm的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分别位于PCB板体的对角线位置。通过采用双排1.27mm间距40芯插针方式及双定位孔的方式,使得整个电路板面积进一步缩小,经过超微型化处理后的嵌入式处理器模块应用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板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
背景技术
嵌入式处理器是一种用来完成嵌入式控制的PC嵌入式模块,是一种单板微型计算机处理器模块,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通信等领域。在一些对电路面积和体积要求较高的小空间应用中,目前市面上的嵌入式处理器模块尺寸较大而无法满足这些特殊要求,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PCB板占用体积庞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包括矩形的PCB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体的尺寸为42*30mm,所述PCB板体的厚度为1.6mm;
在PCB板体平面的左侧设有一个带40芯的第一双排插针,在PCB板体平面的右侧设有一个带40芯的第二双排插针,所述第一双排插针中两排插针的间距为1.27mm,且同一排中相邻两个插针的间距为1.27mm,第二双排插针中,两排插针的间距为1.27mm,且同一排中相邻两个插针的间距为1.27mm,在PCB板体平面的左右两角各设有一个孔径为2.7mm的定位孔,所述两个定位孔分别位于PCB板体的对角线位置。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双排插针的中心线到PCB板体左侧壁的间距为4mm。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双排插针的中心线到PCB板体右侧壁的间距为4mm。
作为优化,自上而下由的GTL层、第一层、第二层、由铜构成的GBL层,其中GTL层和GBL层采用铜质材料制成。
作为优化,自上而下GTL层作为信号层,第一层作为地层,第二层作为电源层,GBL层作为信号层。
作为优化,自上而下GTL层作为电源层,第一层作为信号层,第二层作为信号层,GBL层作为地层。
作为优化,自上而下GTL层作为信号层,第一层 2作为电源层,第二层作为地层,GBL层作为信号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将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尺寸减小到42*30mm,为目前市面上最小的嵌入式处理器模块。通过采用双排1.27mm间距40芯插针方式及双定位孔的方式或双排1.27mm间距50芯插针方式及双定位孔的方式,使得整个电路板面积进一步缩小,经过超微型化处理后的嵌入式处理器模块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40芯插针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50芯插针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PCB板体、2-第一双排插针、3-第二双排插针、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216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