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32520.2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6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双林;杨银国;梁燕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11/08;B66B7/02;B66B7/06;B66B17/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荣岗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曳引轮(10),安装在电梯的曳引机(1)上;
轿厢轮(20),安装在电梯的轿厢(2)上;
对重轮(30),安装在电梯的对重(3)上;和
多根包塑钢丝绳(4),绕在所述曳引轮(10)、所述轿厢轮(20)和所述对重轮(30)上,
所述曳引轮(10)、所述轿厢轮(20)和所述对重轮(30)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并沿第一水平方向(X)延伸,使得所述包塑钢丝绳(4)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X)垂直的竖直平面的偏角为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直平面由竖直方向(Z)和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X)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Y)限定;
所述包塑钢丝绳(4)在所述曳引轮(10)和所述轿厢轮(20)之间沿所述竖直方向(Z)延伸;并且
所述包塑钢丝绳(4)在所述曳引轮(10)和所述对重轮(30)之间沿所述竖直方向(Z)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两个绳头端接组件(40),所述两个绳头端接组件(40)与所述多根包塑钢丝绳(4)的两端分别连接;
每个绳头端接组件(40)包括多个端接装置(41),所述多个端接装置(41)能够与所述多根包塑钢丝绳(4)的端部分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曳引轮(10)、所述轿厢轮(20)和所述对重轮(30)中的每个上形成有与所述多根包塑钢丝绳(4)分别配合的多个轮槽;并且
所述曳引轮(10)上的轮槽间距(b)、所述轿厢轮(20)上的轮槽间距(b)和所述对重轮(30)上的轮槽间距(b)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轮(10)、所述轿厢轮(20)和所述对重轮(30)中的每个上的轮槽间距(b)等于每个端接装置(41)的厚度(a)的80%~1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轮(10)、所述轿厢轮(20)和所述对重轮(30)中的每个上的轮槽间距(b)等于每个端接装置(41)的厚度(a)的80%~1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绳头端接组件(40)中的相邻两个端接装置(41)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Y)上错开预定间距,使得所述每个绳头端接组件(40)中的多个端接装置(41)在第一水平方向(X)上不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轮(20)的轴向尺寸等于所述对重轮(30)的轴向尺寸;和/或
所述轿厢轮(20)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对重轮(30)的径向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轮(20)与所述对重轮(30)完全相同,从而能够彼此互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10)的直径等于15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2)的两侧的一对轿厢导轨(21),所述一对轿厢导轨(21)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X)上相对并沿竖直方向(Z)延伸,用于引导所述轿厢(2)沿所述竖直方向(Z)移动;
所述一对轿厢导轨(21)的沿所述竖直方向(Z)延伸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轿厢(2)的沿所述竖直方向(Z)延伸的纵向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第一竖直平面(P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3252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轿厢侧壁顶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泡模具焊接结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