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98650.6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6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锋;刘瑞军;刘一翔;刘富海;王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徐军科 |
地址: | 10001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工程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包括外桩以及内桩,所述外桩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空心桩结构,其上部具有开口,下部为锥形的头部,所述外桩的桩体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边缘设有环形阻挡块,所述通孔内设有在其孔内自由伸缩运动的钻头,所述钻头的头部设置于孔外,所述钻头的杆体外部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环形阻挡块上,所述钻头的杆体中部设有与压缩弹簧卡紧的限位销。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该装置采用空心桩结构,内桩与外桩的连接固定结构,不仅有效保持基桩稳固性的同时,还有效减轻的基桩的重量,而且制作成本低,因而实用性和经济效益高,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地建造建筑物时,都需要在土地上打桩。而在土木工程中使用都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而且都是实心桩。
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实心桩虽然强度较高,但是重量大,不方便制作以及运输,施工成本高,而且长时间使用后稳固性不高,因而实用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包括外桩以及内桩,所述外桩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空心桩结构,其上部具有开口,下部为锥形的头部,所述外桩的桩体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边缘设有环形阻挡块,所述通孔内设有在其孔内自由伸缩运动的钻头,所述钻头的头部设置于孔外,所述钻头的杆体外部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环形阻挡块上,所述钻头的杆体中部设有与压缩弹簧卡紧的限位销,所述内桩可拆卸的固定于外桩内部空腔且与钻头的尾部抵靠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桩的包括上部固定部以及下部挤压部,所述上部固定部固定连接于下部挤压部上端,所述下部挤压部与钻头的尾部端头抵靠接触,所述上部固定部与外桩的内部空腔的上部分内壁之间可拆卸连接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部固定部设置为柱状结构,其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外桩的内部空腔的上部分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部挤压部内部具有多根支撑在空心腔体内的支撑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钻头的头部设置为具有尖锐状的端头,其尾部固定设置有半圆球状端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部固定部上端设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的外径大于内桩的上部开口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装置相比,该装置采用空心桩结构,内桩与外桩的连接固定结构,不仅有效保持基桩稳固性的同时,还有效减轻的基桩的重量,而且制作成本低,因而实用性和经济效益高,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1-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基桩的内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86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用温控输液冲洗加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部强化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