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24690.3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3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黎巧安;卢志美;赖玉湛;何磊;曾婷婷;谢能金;李中华;陈甲武;陈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吉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5 | 代理人: | 吴宁芬 |
地址: | 537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发动 机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油底壳,包括:上油底壳,其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回油腔,回油腔的底面开设有回油口;以及下油底壳,其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储油腔,下油底壳的上端与上油底壳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回油腔通过回油口与储油腔连通;储油腔的底面凹设有一吸油区,吸油区内安装有集滤器,吸油区的顶面设有一圆环挡油板,且圆环挡油板的下端开设有若干个导油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采用分段设计,既能够不受各框架边界的干涉,扩大油腔容积,又能够充分减振降噪;还能够便于机油的回流,吸油区的顶面设有一圆环挡油板,以使汽车在各种运行状态下,都能保证吸油区内存有足够的储油量,防止机油出现吸空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底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排放法规的实施,对车用动力系统噪音限值具有更高的要求,现车用发动机广泛应用的油底壳一般采用钢板一体冲压件,虽重量轻、强度高、制造工艺简单,但产生的振动与噪音大。油底壳作为发动机整机润滑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具有收集、储存、供应机油的功能,在不同的发动机,需要不同的机油量。而油底壳处于整车底端,既要避开车架大梁、前桥,又要满足离地最低高度要求。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在运转的过程中,曲轴箱、油底壳的机油处于动态运转,机油回流受到一定的干扰,且连杆大头容易触碰机油液面。针对这种情况,一般会在冲压件油底壳内焊接挡油板,既增加了成本,又进一步产生更大的振动和噪音。且现有冲压件油底壳技术中,在整车上坡、下坡、突然加速或减速,易造成机油吸空的现象。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油底壳,从而克服现有油底壳回油困难以及易造成机油吸空现象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油底壳,包括:上油底壳,其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回油腔,所述回油腔的底面开设有回油口;以及下油底壳,其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储油腔,该下油底壳的上端与所述上油底壳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回油腔通过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储油腔的底面凹设有一吸油区,所述吸油区内安装有集滤器,所述吸油区的顶面设有一圆环挡油板,且所述圆环挡油板的下端开设有若干个导油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油腔的底面在所述吸油区的周边凹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吸油区连通且呈放射状分布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与所述导油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导油槽的底面凸出所述下油底壳的底面并形成一个凸筋。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油底壳的底部设有一个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放油孔,且所述放油孔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凸筋的远离所述吸油区的端部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油腔自左至右依次分隔为排气回油区、中间回油区和进气回油区,且所述排气回油区与所述中间回油区通过排气导流板分隔,所述进气回油区与所述中间回油区通过进气导流板分隔;其中,所述排气回油区、所述中间回油区和所述进气回油区均设有所述回油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油口包括:至少两个排气回油口,两个该排气回油口前后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排气回油区内;至少两个进气回油口,两个该进气回油口前后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进气回油区内且与两个所述排气回油口左右对称设置;至少两个中间回油口,两个该中间回油口前后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中间回油区的左侧;以及主回油口,所述进气导流板的后端和所述排气导流板的后端均与所述回油腔的后侧壁间隔设置,该主回油口设置于所述进气导流板的后端和所述排气导流板的后端之间的后侧。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气导流板的右侧和所述进气导流板的左侧均凸设有若干个自前至后间隔分布的导流筋条,每个所述导流筋条均由外至内向后倾斜设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油底壳采用合金铸铝材料浇铸工艺或挤压工艺制造而成,所述下油底壳采用钢板冲压工艺制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246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改进型电磁先导阀
- 下一篇: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的埋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