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快速路主辅系统交通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5962.4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50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杰;关士托;彭庆艳;包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52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快速路 系统 交通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城市快速路主辅系统交通布置结构,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可变车道线显示系统和电子屏信息发布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上匝道车速感应线圈、拼宽车道车速感应线圈、主线交织段车速感应线圈、交织段后车速感应线圈和下匝道车速感应线圈;可变车道线显示系统包括交织段可变车道线电子屏信息发布系统包括匝道信息发布屏、主线信息发布屏和综合信息发布屏;根据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可变车道线显示系统控制匝道和主线间车辆流动,通过电子屏信息发布系统发布不同的信息。本实用新型实现主线和辅道系统联动控制,在车流高峰时,能够避免匝道拥堵状态进一步加剧,保障通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城市快速路主辅系统交通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骨干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主要承担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出行,以有限的道路里程分担了大量的城市交通周转量,对于支撑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快速路系统能力趋于饱和,交通运行效率下降,节点拥堵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快速路与城市地面道路主辅系统衔接处,上下匝道分流合流区段内,并入主线和驶离主线交通流交织现象严重,交通运行效率低。
现有的快速路系统交织段一般是根据设计标准要求,设置一定长度的交织缓冲段,供车辆交织使用。
但由于实际交通需求量大、交织段长度不足、主辅系统联动控制不足等原因,造成交织段进出车辆运行效率低,进而造成匝道和主线拥堵,影响快速路系统整体通行效率。
因此,如何对城市快速路进行有效控制,提高通行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城市快速路主辅系统交通布置结构,实现的目的是实现主线和辅道系统联动控制,在车流高峰时,能够避免匝道拥堵状态进一步加剧,保障通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城市快速路主辅系统交通布置结构,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可变车道线显示系统和电子屏信息发布系统。
其中,所述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上匝道车速感应线圈、拼宽车道车速感应线圈、主线交织段车速感应线圈、交织段后车速感应线圈和下匝道车速感应线圈;
所述上匝道车速感应线圈设置于上匝道的起坡处,用于采集上匝道车速v1;
所述拼宽车道车速感应线圈设置于交织段的拼宽车道,用于采集拼宽车道车速v2;
所述主线交织段车速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交织段的主线,用于采集交织段主线的车速v3;
所述交织段后车速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交织段之后的所述主线,用于采集交织段之后主线的车速v4;
所述下匝道车速感应线圈设置于与下匝道连接的地面道路,用于采集地面道路的辅道交通运行车速v5;
所述可变车道线显示系统包括交织段可变车道线;所述交织段可变车道线设置于整个所述交织段的所述拼宽段和所述主线之间的区域;
所述电子屏信息发布系统包括匝道信息发布屏、主线信息发布屏和综合信息发布屏;
所述匝道信息发布屏设置于所述上匝道靠近所述交织段的位置,用于发布匝道控制相关信息;
所述主线信息发布屏设置于所述主线位于所述交织段的合流点之前的位置,用于发布交织段拥堵信息提示;
所述综合信息发布屏设置于所述主线位于所述交织段的合流点之后的位置,用于发布交织段管理及信息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5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