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避免震动脱落的汽车氧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76755.9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谢光远;王晓宁;邱电荣;张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F01N13/18;F01N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吴海燕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震动 脱落 汽车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一种可避免震动脱落的汽车氧传感器,包括基座外壳和防护套管,所述基座外壳的一端设有基座外丝,且基座外丝的一端设有基座卡块,所述基座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导线输出端,所述基座外丝的外部周围连接有防护套管,且防护套管靠近基座外丝的一端设有套管内外丝,所述套管内外丝的末端设有套管卡块,所述防护套管远离套管内外丝的一端设有废气孔,所述防护套管的内部设有传感元件,且传感元件的一端位于基座外壳的内部设有感应室。该设置有防护套管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对传感元件的外部进行防护,同时防护套管还起到对传感元件进行固定的作用,而废气孔的主要作用在于够将排气管内部流通的尾气通过废气孔的流通接触于传感元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避免震动脱落的汽车氧传感器。
背景技术
汽车氧传感器测尾气中氧含量多少来判断混合气的浓度,也就一个反馈传感器。时刻监视混合气,让发动机处于最佳混合气燃烧状态,从而保证尾气的排放达标。如果漏气就会失准,导致油耗增高和尾气超标。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氧传感器在与排气管的连接上基本类似,都是由二者的内外螺纹进行相互连接,但这样的连接方式往往会导致由于排气管和汽车的震动原因导致自然脱落,同时如果采用焊接方式又会导致拆装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避免震动脱落的汽车氧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震动脱落的汽车氧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汽车氧传感器在与排气管的连接上基本类似,都是由二者的内外螺纹进行相互连接,但这样的连接方式往往会导致由于排气管和汽车的震动原因导致自然脱落,同时如果采用焊接方式又会导致拆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避免震动脱落的汽车氧传感器,包括基座外壳和防护套管,所述基座外壳的一端设有基座外丝,且基座外丝的一端设有基座卡块,所述基座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导线输出端,所述基座外丝的外部周围连接有防护套管,且防护套管靠近基座外丝的一端设有套管内外丝,所述套管内外丝的末端设有套管卡块,所述防护套管远离套管内外丝的一端设有废气孔,所述防护套管的内部设有传感元件,且传感元件的一端位于基座外壳的内部设有感应室,所述传感元件位于感应室的一端连接有传感导线,所述套管卡块的一侧固定有排气管,所述基座外壳的周围设有稳固环,且稳固环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端,所述延伸端的末端设有防滑块,所述排气管的周围一圈同时位于延伸端的一侧贴合有套圈,且套圈的末端设有孔片,所述孔片的两侧贯穿有螺丝。
优选的,所述废气孔沿防护套管的一圈均匀分布,且防护套管的外壁直径小于基座外壳。
优选的,所述传感导线穿过感应室与传感元件相互连接,且传感元件贯通于防护套管与基座外壳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基座外丝与套管内外丝呈相互嵌合状分布,且基座外丝与套管内外丝通过螺纹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卡块与延伸端以及套管卡块相互贴合,且套管卡块的末端的防滑块呈凸起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套圈呈圆形半开合状分布,且排气管与基座外壳以及防护套管通过套圈一端的螺丝构成可拆卸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一种可避免震动脱落的汽车氧传感器设置有防护套管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对传感元件的外部进行防护,同时防护套管还起到对传感元件进行固定的作用,而废气孔的主要作用在于够将排气管内部流通的尾气通过废气孔的流通接触于传感元件。
传感元件作为整个氧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对排气管内部排出的尾气进行传感监测,而感应室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对传感元件接触到的尾气氧含量数据进行感应分析,另外传感导线主要起到对感应室与传感元件分析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67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