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22064.8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9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吴壬华;宋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4;H02J3/32;B60L53/20;B60L5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车载 充电机 电动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包括:第一交流接口、第二交流接口、直流接口和开关电路;当电动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接口接收动力电池的电能,且用于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与所述第二交流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二放电口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传输至外部负载;当所述电动汽车处于停车状态时,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接口接收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且用于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与所述第二交流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二放电口和/或与所述第一交流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一放电口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外部负载。解决了双向车载充电机无法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外部负载提供能量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逐渐发展,世界各国对电动汽车的开发也逐步迈向了更高的台阶。人们不仅努力使电动汽车更好的投放市场,而且对动力电池组安全、可靠充电的关键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连接电网和电动汽车的充电机作为能量传递的中间环节已引起了更大的重视,人们对充电机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双向车载充电机就可以实现在电网用电低谷时向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充电(charging mode),也可以实现在电动汽车离网时,由动力电池组给家庭或车外电器供电(V2L,Vehicle to Home to Load),满足郊游娱乐等用电的需求。或者,电动汽车可以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下作为应急电源,通过现有的双向车载充电机向家庭供电(V2H,Vehicle to Home to Home)。如此,通过现有的双向车载充电机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有效调节电网峰谷差,改善电网质量。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双向车载充电机只能在电动汽车停车时向外部负载供电,而无法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给电脑和手机等车上娱乐设备供电,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双向车载充电机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可以通过该双向车载充电机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车内的手机、电脑等外部负载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可以包括:第一交流接口、第二交流接口、直流接口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交流接口和所述第二交流接口分别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口与第一放电口连接,所述第二交流接口与第二放电口连接,所述第一放电口和所述第二放电口用于连接外部负载;所述第一放电口设置于电动汽车车身外,所述第二放电口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车身内,所述直流接口用于连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当所述电动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接口接收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且用于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与所述第二交流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二放电口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外部负载;
当所述电动汽车处于停车状态时,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接口接收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且用于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与所述第二交流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二放电口和/或与所述第一交流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一放电口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外部负载。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放电口还用于连接外界电网;当所述电动汽车处于停车状态时,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还用于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与所述第一交流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一放电口接收所述外界电网的电能,且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接口将所述外界电网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动力电池。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放电口和所述第二放电口具体用于通过插电板连接所述外部负载,且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插电板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外部负载;所述外部负载包括一个或多个用电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还包括功率变换器,所述直流接口与所述功率变换器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口和所述第二交流接口分别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功率变换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2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