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机臂自动折叠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55870.5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6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斌;杨国聪;徐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飞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30 | 分类号: | B64C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蔡晓敏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金***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自动 折叠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臂自动折叠机构,包括旋转套筒组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舵机;旋转套筒组件包括机臂碳管安装筒、从动板和辅助转动板,从动板和辅助转动板分别设置于机臂碳管安装筒的底部两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设置于从动板的外侧和辅助转动板的外侧,辅助转动板与第二固定板可转动连接,舵机设置于第一固定板的外侧,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固定板带动从动板转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固定在无人机上,将机臂碳管安装到机臂碳管安装筒上后,舵机带动能够带动套筒组件稳定转动。因此,用户通过控制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即可控制机臂碳管的转动,实现了自动控制机臂碳管的展开和收纳,提高了无人机机臂的收纳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臂自动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凭借着可远程遥控、自主飞行能力、成本低和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同时在民用领域也大放异彩,如在航空拍摄、农林病虫害防护、交通管制、应急救援、安全监测和物流快递等领域发挥着比传统方式更加出色的作用。
在主流的无人机飞行平台中,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等,目前以多旋翼无人机应用范围最广,旋翼无人机按产生升力的转轴数区分,有三轴、四轴、六轴、八轴等,转轴数越多,升力越大,尺寸也越大。尤其是应用于农业植保、物流运输、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的多旋翼无人机,因工作需求,常需要携带大量的药剂和物资等,因此臂展尺寸常在1.2米以上,对于转场、运输过程造成一定的困难,于是针对中大型多旋翼无人机,机臂与机身连接处均采用折叠或现场拆装的方式,来提高便携性。
针对中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臂折叠方式,均为手动操作,其折叠方式有螺纹旋钮式、卡扣式等,在折叠过程中,需要对一个个机臂逐步完成相关操作,操作步骤多,使得收纳效率低下,使用起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臂自动折叠机构,提高了无人机机臂的收纳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无人机机臂自动折叠机构,包括旋转套筒组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舵机;
所述旋转套筒组件包括机臂碳管安装筒、从动板和辅助转动板,所述从动板和辅助转动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机臂碳管安装筒的底部两侧;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从动板的外侧和辅助转动板的外侧,所述辅助转动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所述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带动所述从动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板、辅助转动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转动板的外侧壁上设有一柱形凸起,所述柱形凸起与所述舵机的输出轴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表面设有与所述柱形凸起配合的第一圆孔,所述柱形凸起可转动于所述第一圆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轴;
所述连接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环套;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环套嵌设于所述第二圆孔内,所述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环套内。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飞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飞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55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解锁的无人机挂载货舱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灰的可拆卸式排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