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码头前沿线检测用棱镜脚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92044.8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9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虎军;唐光星;罗超;熊建波;姚灵;李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G01C15/02;G02B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 |
地址: | 5102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码头 沿线 检测 棱镜 脚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码头前沿线检测用棱镜脚架,包括基杆、导向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通过导向机构水平滑动连接于基杆;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棱镜基座和激光指示器;所述激光指示器垂直于地面射出激光射线并在地面或障碍物表面形成光斑;所述棱镜基座的几何中心点位于激光指示器射出激光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该冷静脚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应用于因地形崎岖不利于定位、校准观测量点的测量工作中。为棱镜基座提供稳定支架的同时,还能够进行精准校正。极大地提升了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码头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码头前沿线检测用棱镜脚架。
背景技术
码头前沿线即码头前沿与水域的交界线,是船舶傍以停靠的边界线。码头前沿线的平顺度、总长度等参数常作为评判港口规模的重要指标。在新建码头实体验证性检测中,码头前沿线检测是码头整体尺度检测的重要参数之一,《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第4.2.0.1条对码头前沿线平顺度和码头前沿线长度(码头总长度)的允许偏差范围均作了相应规定。准确测量码头前沿线可为码头结构实体质量验收提供重要依据。
一般采用带有脚架的棱镜对码头前沿线进行光学测量。常用的棱镜脚架为带支架的棱镜三脚架,检测时将对中杆放置在码头前沿线位置,通过其余两个支架固定并调节旋钮使得对中杆处于绝对竖直状态后即可测量。
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码头前沿设置有防护用的胸墙,胸墙的顶端外缘为弧形结构,现有的棱镜三脚架很难在胸墙顶面架设平稳,更难以保证对中杆和棱镜能够矗立于码头前沿线的上方;并且,在通过测量码头角点坐标确定码头前沿线长度时,由于角点位置容易破损,现有的棱镜脚架也很难在破损的角点处准确定位。
综上所述,如何使用于对码头前沿线进行光学检测的棱镜能够稳定、准确地架设于码头前沿线的上方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以基杆替代三脚架固定在码头上的稳定区域,再通过导向机构将定位机构伸出至码头前沿线上方,并以激光照射的方式替代对中杆进行精确定位。以解决码头前沿线上难以用三脚架架设棱镜进行测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码头前沿线检测用棱镜脚架,包括基杆、导向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通过导向机构水平滑动连接于基杆;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棱镜基座和激光指示器;所述激光指示器垂直于地面射出激光射线并在地面或障碍物表面形成光斑;所述棱镜基座的几何中心点位于激光指示器射出激光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
基杆作为该脚架的固定基础,安装于码头胸墙内侧的稳定位置,导向机构可向码头胸腔外伸出,将定位机构水平运送至码头前沿线的正上方。棱镜基座用于安装棱镜对码头前沿线进行测量,为能够精准定位棱镜基座的位置,避免棱镜偏离码头前沿线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在棱镜基座的下方设置激光指示器,以激光指示器射出的激光射线照射码头表面或码头表面的障碍物上形成光斑,该光斑即为棱镜基座几何中心的投影点,使光斑处于码头前沿线的位置,可实现棱镜基座几何中心校准定位于码头前沿线上方的目的。
该棱镜脚架通过激光定位的方式替代传统实体对中杆接触定位,能够在难以稳定支撑对中杆的不平整位置完成对棱镜基座的校准定位,减小棱镜测量的偏差。
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动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安装于基杆上的轨道槽和水平滑动于轨道槽内的导轨;所述定位机构安装于导轨上;所述调节组件连接于轨道槽,并与导轨配合用于控制导轨的滑动距离。
导向机构分为滑动组件和调节组件两部分,其中滑动组件轨道槽固定安装于基杆作为支撑结合和限位结构,导轨在轨道槽内水平滑动实现水平伸缩运动的效果,棱镜基座和激光指示器均安装于导轨上,随导轨的伸缩运动而变换位置。调节组件则用于驱动滑动组件中的导轨进行伸缩运动,以改变棱镜基座和激光指示器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2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