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12311.3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3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哲;曹金华;刘侃;申屠雅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15/06;F28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张荣鑫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相变 换热器 余热 高效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换热器(1)、下换热器(2)、汽水分离装置(3)、空预器(4)、中央控制单元PLC(5)和节流控制阀(6),所述的下换热器(2)包括密闭管排束构件一(21)、软质水罐一(22)和软水管路一(23),所述的密闭管排束构件一(21)位于烟气流向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软质水罐一(22),所述的闭管排束构件一(21)与软质水罐一(22)底部通过软水管路一(23)连接有阀体一(24),所述的软水管路一(23)中部表面设置有节流控制阀(6),所述的节流控制阀(6)一侧设置有中央控制单元PLC(5),所述的闭管排束构件一(21)与软质水罐一(22)顶部通过蒸汽管路一(7)连通汽水分离装置(3)底部一侧表面,所述的软水管路一(23)顶端连通汽水分离装置(3)底部另一侧表面,所述的汽水分离装置(3)中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压检测表(33),所述的上换热器(1)包括密闭管排束构件二(11)、软质水罐二(12)和软水管路二(13),所述的汽水分离装置(3)顶部一侧表面通过蒸汽管路二(8)连接有阀体二(14),所述的汽水分离装置(3)顶部另一侧表面通过软水管路二(13)连接在密闭管排束构件二(11)和软质水罐二(12)同向底部表面,所述的密闭管排束构件二(11)和软质水罐二(12)同向顶部表面连通蒸汽管路二(8),所述的上换热器(1)一侧连通设置有空预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闭管排束构件一(21)与密闭管排束构件二(11)数量均是设置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水分离装置(3)上部设置为蒸汽层(31),下部设置为软质水层(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控制单元PLC(5)电性连接阀体一(24)和阀体二(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水管路一(23)顶端连通设置在软质水层(32)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密闭管排束构件一(21)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的两个密闭管排束构件二(11)之间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检测表(33)的一侧通过蒸汽管路三(111)连接汽水分离装置(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管路三(111)中部安装有阀体三(1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三(112)通过电性连接中央控制单元PLC(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相变换热器的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检测表(33)连接的蒸汽管路三(111)连接在蒸汽层(3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123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生产用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础工程桩孔扩底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