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智能制造用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18988.8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6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涛;屈惠斌;崔军;赵圣昱;刘飞宇;赵乾;王昱橙;郭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B25J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程玉红 |
地址: | 0460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智能 制造 机械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应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模具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控制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台,所述控制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接线座,所述安装台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调节台,所述调节台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该模具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整体结构精简且便于对模具进行夹持和移动运输,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工作人员手动移动模具至下一个设备加工,会增加生产成本,且效率较为一般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智能制造用机械手。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以及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模具在现如今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而模具在进行智能生产时已经可采用流水线进行加工了,但是在生产的工序和工序之间仍然需要工作人员将其手动移动至下一个设备进行加工,因此会多出工位,进而增加生产成本,同时手动移动的效率较为一般,故而提出一种模具智能制造用机械手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具备便于移动模具等优点,解决了工作人员手动移动模具至下一个设备加工,会增加生产成本,且效率较为一般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移动模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控制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台,所述控制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接线座,所述安装台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调节台,所述调节台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台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机械手支架,所述机械手支架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齿轮圈,所述机械手支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夹持架,所述机械手支架的顶部卡接有顶盖,所述机械手支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上夹持架。
优选的,所述安装台为外形呈长方体的内中空台体,所述安装台的右侧壁上开设有与接线座外部活动连接的穿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和第一电动推杆的连接处通过L型锁架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台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伺服电机的外部卡接有与调节台顶部固定连接的机座。
优选的,所述调节齿轮的外表面与齿轮圈的外表面啮合,所述机械手支架的内部开设有中空槽。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支架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与内部中空槽相互贯通的调节槽,所述上夹持架的外表面与调节槽的内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夹持架和上夹持架均为外形呈梯形的板状夹持结构,且其相对侧均贴合有缓冲垫。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189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部带有灭火药剂的片式灭火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贴片机的元件吸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