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造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27725.3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36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乔亮;梁信科;刘凤东;杨连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联合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C48/395;B29C48/285;B29C48/80;B29C48/92;B29C48/30;B26D1/28;B26D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造粒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聚丙烯造粒机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塑化组件以及与塑化组件连接的进料斗,基座一侧设有用于驱动塑化组件中送料加热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塑化组件的出料端设有切料装置,切料装置包括固定在塑化组件出料端的切料室、设在切料室中的切料刀具以及固定在切料室上并与切料刀具传动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切料刀具的刀轴在朝向塑化组件的一端可转动地套接在塑化组件的出料端上,另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传动连接,塑化组件的出料端设有轮辐状布置的挤出孔。该聚丙烯造粒机通过在塑化组件的出料端设置与该塑化组件同轴向的切料装置,可使切料刀具对挤出的聚丙烯线状料进行同步切削,制得的聚丙烯粒料的粒径规格能够很好地保持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丙烯造粒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生产粒径规格一致的聚丙烯造粒机。
背景技术
聚丙烯造粒机是一种塑料造粒机,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食品、建材、矿冶、环保、印染、陶瓷、橡胶、塑料等领域,常分为单螺杆型和双螺杆型。现有的聚丙烯造粒机在挤出完成后,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造粒,一种是将挤出后的聚丙烯条状物再单独喂入切粒设备中进行造粒,该方式增加了工序步骤,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种是在挤出模头上设置全面布置的挤出孔,然后在挤出模头处设置铡刀式的切刀来完成造粒,该方式由于将道具设置在挤出模头的一侧,其在铡入过程中,由于不同位置处的挤出孔与刀头之间间距的不同,在铡切时,从挤出孔中成型出的聚丙烯线状料的长度也有差异,故成型的聚丙烯粒料的粒径难以控制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生产粒径规格一致的聚丙烯造粒机。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丙烯造粒机,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塑化组件以及与所述塑化组件连接的进料斗,所述基座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塑化组件中的送料加热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塑化组件的出料端设有切料装置,其中,所述切料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塑化组件出料端的切料室、设在所述切料室中的切料刀具,以及固定在切料室上并与所述切料刀具传动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切料刀具的刀轴在朝向所述塑化组件的一端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塑化组件的出料端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塑化组件的出料端设有轮辐状布置的挤出孔。
优选地,在上述的聚丙烯造粒机中,所述塑化组件包括塑化加热筒、位于所述塑化加热筒中的送料加热螺杆,以及成型在所述塑化加热筒出料端的挤出模头,所述挤出模头的外端面在其圆心处成型有定位柱,所述挤出孔布置在所述挤出模头上,所述塑化加热筒的进料端与所述进料斗连接,所述切料室与所述挤出模头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聚丙烯造粒机中,所述切料室的下端设有下料嘴,所述挤出孔为三轮辐布置,所述切料刀具的刀片为三叶式刀片。
优选地,在上述的聚丙烯造粒机中,所述塑化加热筒的进料端与所述进料斗的底部之间通过落料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落料控制装置连接有电驱动装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聚丙烯造粒机中,所述落料控制装置包括上锥形斗和下落料管,所述上锥形斗与所述下落料管之间成型有一横截面呈圆形的限流室,所述限流室内设有可转动的限流器,所述电驱动装置与所述限流器传动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聚丙烯造粒机中,所述限流器包括一水平设置在所述限流室中的限流柱塞,所述限流柱塞的圆柱面上成型有过流面和限流面,所述限流面与所述限流室的内壁适配,所述过流面与所述限流室的内壁之间构成有落料通道。
优选地,在上述的聚丙烯造粒机中,所述落料控制装置的下端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一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一立柱固定。
优选地,在上述的聚丙烯造粒机中,所述塑化加热筒的进料端在其离地端管壁上设有进料管接口,所述塑化加热筒的筒身在位于所述进料管接口的前后两侧设有前法兰盘和后法兰盘,所述前法兰盘与所述基座的基台前壁面固定,所述后法兰盘与所述基座的基台后壁面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联合石化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联合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7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叉车
- 下一篇:一种装饰材料甲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