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跟踪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40326.0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9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刘银萍;严飞;蔡静怡;孙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H04N5/232;H04N7/18;F16M11/12;F16M11/1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跟踪 识别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跟踪识别系统,包括追踪设备、图像采集模块、太阳能板以及监控设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和太阳能板分别设置在一个追踪设备上形成图像采集追踪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连接监控设备;所述追踪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转轴纵置的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水平转动平台,所述水平转动平台上设有转轴横置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垂直转动平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和太阳能板均设置在垂直转动平台上;所述追踪设备上设有主控模块、蓄电池以及状态检测模块,通过主控模块与监控设备连接。本系统通过追踪设备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进行角度调节,实现对无人机的广角捕捉,同时大限度的增加太阳能的汲取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跟踪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国家低空领域正在逐步开放,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来自无人机的不可控风险随之增加,各种无人机“黑飞”事件引起了社会深切忧虑。在民航领域,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而导致航班备降、旅客滞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部分无人机企业在其产品中为无人机飞行划定了禁飞区域禁止飞行,但无人机配件在网上到处有卖,很容易就能够组装一台能够飞行的无人机,门槛并不高;无人机用户出于各种目的,通过购买零件改装拥有了无人机,没有经过起码的飞行及安全培训,就在各种不适合飞行的场合飞无人机,影响民航安全、炸机、伤人等事件就频繁出现,更有一些用户根本就不知晓净空保护飞区,直接任意飞行而造成“黑飞”现象。该系统对违规、违法进入敏感空域的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预测报警等,防止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提升用户快速反应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形成科学管理和有效指挥新机制,确保敏感空域持续安全稳定。
目前无人机跟踪识别系统,供电都是使用传统的市电供电。并且大多使用场所位于一些市电无法到达的区域。传统的跟踪识别系统使用的CPU作为核心处理器不仅不利于移动而且处理速度较慢;并且传统的无人机追踪系统使用固定角度的摄像头作为图像采集设备,只能采集特定狭小区域的图像信息,目标一旦超出摄像头采集范围,就无法进一步目标进行处理,影响系统跟踪效果;传统的无人机识别系统无法对其自身设备状态进行监测,一旦设备出现问题用户很难及时做出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方位、无死角的无人机跟踪识别系统。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跟踪识别系统,包括追踪设备、图像采集模块、太阳能板以及监控设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和太阳能板分别设置在一个追踪设备上形成图像采集追踪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均与监控设备连接;
所述追踪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转轴纵置的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水平转动平台,所述水平转动平台上设有转轴横置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垂直转动平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和太阳能板均设置在其对应追踪设备的垂直转动平台上;
所述追踪设备上设有主控模块、蓄电池以及状态检测模块,通过主控模块与监控设备连接。
供电原理: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给主控模块供电,将多余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备用;当蓄电池电量低于最低警戒值时,主控模块下切换电源使用埋地电源,实现系统的稳定供电。
工作原理:图像采集模块以及状态监测模块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提取图像信息以及状态监测信息来控制追踪设备,控制其两个电机转动来调节图像采集追踪装置转动实现水平和垂直范围内大角度调整的无人机的跟踪识别,以及控制太阳能板向光照强度强实现水平和垂直范围内大角度的方向调节,增加了光照时间和强度,提高了光能转换效率。同时主控模块将信息传递给监控设备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转动平台设于第二电机的上方,通过侧边向下延伸的连接件与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温湿度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及功率监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0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