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受瞬间高负载冲击的交通工具座椅升降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47216.7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0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姚颖杰;豆书强;谢模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B60R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尤健雄 |
地址: | 5100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受 瞬间 负载 冲击 交通工具 座椅 升降 驱动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受瞬间高负载冲击的交通工具座椅升降驱动器,采用少齿差结构,通过设置两个由齿轮箱体的注塑结构部分包裹固定住的金属嵌件,并将浮动盘的一对浮动盘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金属嵌件的嵌件滑槽中并能够沿所述Y方向相对滑动,能够在交通工具发生碰撞、翻滚等事故,致使加载在座椅升降驱动器上的瞬间负载极高时,防止浮动盘对塑料的齿轮箱体造成破碎;并且,本实用新型无需采用难于制造的组成部件,也无需增大增重齿轮箱体,仍能采用重量轻、结构紧凑的塑料齿轮箱体;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兼顾耐受瞬间高负载冲击、制造便捷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的性能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升降驱动器,具体的说是一种耐受瞬间高负载冲击的交通工具座椅升降驱动器。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座椅升降驱动器的作用是利用电能驱动电机,之后通过内部传动部件减速增扭,最终由输出齿轮输出,带动交通工具座椅上相应的机构(主要形式是齿板-四连杆机构)动作,实现座椅的升降调节。
作为交通工具座椅的核心部件,除了要求其能够实现升降调节功能外,其可靠性要求更加重要。特别是交通工具发生碰撞、翻滚等事故时,加载在驱动器上的瞬间负载极高。此时的驱动器就要求能够有较高的瞬间高负载耐受性,防止驱动器破碎而伤害乘坐人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583940U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升降驱动器的减速器,其采用少齿差结构的齿轮箱结构,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但是,该采用少齿差结构的座椅升降驱动器,存在以下问题:在交通工具发生碰撞、翻滚等事故,致使加载在座椅升降驱动器上的瞬间负载极高时,由于输出齿轮受到的载荷会通过行星齿轮和销柱传递到浮动盘,使得浮动盘受力而产生旋转的趋势,进而令浮动盘会对塑料的齿轮箱体产生沿X方向和沿X方向反向的作用力,当加载在座椅升降驱动器上的瞬间负载足够大,该浮动盘会对塑料齿轮箱体的正反X方向作用力也将足够大而致使塑料齿轮箱体破碎。
现有技术中采用少齿差结构的齿轮箱结构,提出了多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但它们均存在相应的不足,例如:
美国专利申请US20130333496A1通过将浮动盘进行分区域热处理或采用组合设计,实现浮动盘的两侧凸台区域硬度小于中间区域硬度,以在受瞬间载荷时,利用浮动盘本身弹性形变来抵消部分载荷,起到防止塑料齿轮箱破碎的作用。但是,该方案的浮动盘所需工艺繁琐,不便于制造。
欧洲专利申请EP1728005B1采用塑料箱体部分、金属法兰盘箱体部分和塑料箱体部分通过螺栓组成三层夹心式的齿轮箱体,利用体积较大的金属法兰盘箱体部分为浮动盘提供滑动槽,再将金属法兰盘箱体部分与汽车座椅侧板相连,以在受瞬间载荷时,使浮动盘的力通过金属法兰盘箱体部分传递到汽车座椅侧板,利用该力传递路径以及金属法兰盘箱体部分本身所具备的高强度,起到防止塑料箱体部分破碎的作用。但是,该方案造成齿轮箱的体积和重量均会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受瞬间高负载冲击的交通工具座椅升降驱动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少齿差结构的座椅升降驱动器对于耐受瞬间高负载冲击、制造便捷性、体积重量难以兼顾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受瞬间高负载冲击的交通工具座椅升降驱动器,包括电机、齿轮箱盖和塑料的齿轮箱体,所述齿轮箱盖和齿轮箱体组合形成的齿轮箱内腔中安装有传动机构、输出齿轮、行星齿轮、浮动盘和沿Z方向延伸的芯轴,所述输出齿轮共轴设有内齿轮和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共轴的安装在所述芯轴上,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内齿轮相啮合并构成少齿差行星齿轮副,且所述芯轴穿过所述行星齿轮的中心孔,所述电机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行星齿轮同时自转和绕所述芯轴的轴线公转;并且,所述齿轮箱体设有上安装腔,所述浮动盘安装在所述上安装腔中并能够沿Y方向相对滑动,且所述浮动盘设有沿X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所述行星齿轮设有销柱,该销柱与所述导向滑槽滑动配合;所述X方向、Y 方向、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7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迷宫式气体高效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质钻探多功能岩芯收集整理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