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电热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61019.0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4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惠;吴贵煌;张峥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惠;吴贵煌;张峥皓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周文杰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电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型电热片,包括电热片层,电热片层表面贴合有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另一面分别贴合有第一批覆层和第二批覆层,第一批覆层和第二批覆层外表层均覆盖有防水层,金属编织导线与电源线焊接处通过密封胶固定,金属编织导线上覆盖有金属吸收层,电源线前端设有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型电热片,通过防水层覆盖于批覆层上,增强了电热片的防水性能,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对其电源线与金属编织导线焊接处用密封胶涂覆,提高其焊接处的强度、防水性及其柔韧性,在其金属编织导线上覆盖金属吸收层,能够有效提高其导电性能的同时可以吸收有害的电磁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型电热片。
背景技术
为因应工业或生活之所需,常需要在物件上进行加热。可供产业或日常生活使用的加热装置不外乎是利用物质燃烧或电热转换方式来产生热量。虽然以电热转换方式产生热量在能量利用上较无效率,但在使用操作上及控制上却有其无法取代的便利性。电热转换是透过电流流经具有电阻性质之导体,使电能转换成热能而产生热量。目前常见的加热体元件,除了有各种不同尺寸以供不同的应用外,通常可以概略地分成硬式及软式两大类,前者如一般大众所习知的电热炉,后者则有如汽车除雾线、冬天常用的电热毯等等。
为此,目前市面上一般电热片之发热原理主要是利用导电回路经由电流之导通而因其电阻特性而产生热能,再依据商品形式及需求预先设计该导电回路,并且藉由电源线提供电源而达成其发热的目的。且因采回路设计,易于产生电磁波,且加热较慢及保持温度的效果不佳和温度分布不平均等缺点,而传统的电热片之电源线与发热回路的电热片采取垂直銲接或直线铆接的方式,使得在电热片安装时容易于接点断裂,导致无法通电而不热。参照公告号为CN205430649UD 的专利,该低压透明电热膜,其透明导电层为单层或多层石墨烯,面发热,不能水洗,可45度弯曲,过大弯曲会影响它的阻值,无法复原,其复合材料层是塑料膜,柔软度差,使用寿命不确定,折弯后,阻抗升高,发热温度降低,导电速度快,但保温性差,其现有市面上的电热片防水性能较差,且其结构复杂,安装和维修较为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热片加热不均、接点易断裂、不可弯曲、不防水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电热片,电热片层包括半导体复合材料层和金属编织导线,将金属编织导线以平行方式铺于半导体复合材料层中,经高温高压形成电热片层,再通以电流,使其半导体复合材料层形成面积发热,因非采回路设计,而不会有电磁波产生,导线与电源线相接处采用平行焊接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电热片,包括电热片层,电热片层包括金属编织导线、第一半导体复合材料层和第二半导体复合材料层,第一半导体复合材料层上表面贴合有第一薄膜层,第一薄膜层上表面贴合有第一批覆层,第一半导体复合材料层下表面设有第二半导体复合材料层,第一半导体复合材料层与第二半导体复合材料层之间设有金属编织导线,金属编织导线一端焊接有电源线,第二半导体复合材料层下表面贴合有第二薄膜层,第二薄膜层下表面贴合有第二批覆层,所述第一批覆层和第二批覆层外表层均覆盖有防水层,所述金属编织导线与电源线焊接处通过密封胶固定,所述金属编织导线上覆盖有金属吸收层,所述电源线前端设有连接件。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半导体复合材料层与第二半导体复合材料层均由硅、橡胶和导电粉末混合后高温高压制成。
进一步的,包括电热片层上设有冲孔。可以降低电流值,起到省电的作用。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通过背胶分别与第一批覆层、第二批覆层、第一半导体复合材料层和第二半导体复合材料层贴合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批覆层和第二批覆层均由聚酯纤维、针织布、不织布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进一步的,包括金属编织导线、第一半导体复合材料层和第二半导体复合材料层通过热压成型构成电热片层,金属编织导线和电源线之间采用平行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惠;吴贵煌;张峥皓,未经王惠;吴贵煌;张峥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61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尿素定量粉碎喷射再燃区脱硝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导电端子结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