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武术擂台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03556.7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9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苏楚雄;张鹏;李元振;王振龙;周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19/00;B25J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智天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1 | 代理人: | 刘莹莹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武术 擂台 机器人 | ||
一种武术擂台机器人,包括:车体,用于提供安装基础;攻击铲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前端用于对抗对手机器人;上台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后端用于让机器人顺利上台;涵道增压组件,设置在车体的中部用于加强机器人的稳定性;控制组件,设置在车体上用于控制各单元工作;行走轮组件,多组行走轮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电源组件,电源组件设置在车体上靠近车体后端处,为各部分供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曲面上台板结构,保证机器人在任何一个角度位置都可以拥有最佳的上台角度,攻击铲采用平铲结构,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攻击铲不被抬起,使机器人拥有更大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更容易将目标铲起;涵道增压组件保证其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了其防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武术擂台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发展,机器人已经发展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及应用领域。但传统的武术擂台机器人仍存在一些弊端,多数采用的是安装在固定架的斜面铲,虽然拥有更大的斜面,但是却造成了整体结构的不稳定,攻击铲很容易被抬起;上台机构大多采用45度角上台板设计,无法保证在速度降低的情况下仍能顺利上台;由于重量的限制,大多数机器人都只有4千克,无法利用更大的摩擦力来获得更大的稳定性;而且大多仍采用的是红外测距传感器,由于该传感器返回的是模拟量,占用资源过大且精度不高,使用起来检测距离一直在变化,无法精准的确定检测范围;同时由于其抗干扰性能差,很容易被激光或者红外线照射到而出现误判的情况,导致机器人在擂台上“失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响应速度快的武术擂台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武术擂台机器人,包括:
车体,用于提供安装基础;
攻击铲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前端用于对抗对手机器人;
上台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端用于让机器人顺利上台;
涵道增压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中部用于加强机器人的稳定性;
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控制各单元工作;
行走轮组件,多组所述行走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两侧,
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靠近车体后端处,为各部分供电。
可选地,所述车体包括:底盘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固定架与底盘之间具有容纳空间。
可选地,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和橡胶轮胎,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底盘一侧,所述橡胶轮胎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台组件包括:上台板和固定臂,所述上台板整体呈弧形板状,所述固定臂一端与所述上台板顶部连接,所述固定臂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台板包括弧形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盘一端连接,所述弧形部向相反于底盘方向延伸,所述弧形部底部到顶部角度由度逐渐过渡为度,所述弧形部底部与相邻的橡胶轮胎外缘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相切。
可选地,所述攻击铲组件包括:攻击铲、铲臂和轴承座,所述攻击铲呈长方体,所述攻击铲前端设置有呈度的斜面,所述攻击铲两端靠近底盘处设置有第一磁吸单元,所述底盘上靠近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处设置有第二磁吸单元,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铲臂一端设置有轴承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铲臂另一端与所述攻击铲连接。
可选地,所述攻击铲包括:下铲体和设置在下铲体上的上铲体,所述下铲体所采用材料包括亚克力材料,所述上铲体所采用材料包括光纤板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03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性气相色谱仪
- 下一篇:一种面粉加工机械面粉自动称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