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阻力跨介质航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12073.0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9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瀚伟;罗凯;黄闯;李代金;秦侃;党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4C3/38;B63G8/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力 介质 航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阻力跨介质航行器,包括机体,机体上通过收纳机构连接水翼,机体上通过抛弃机构连接主翼,机体上还开设进水口、进气口,机体末端还开设喷气口、喷水口,进气口与喷气口通过气道连通,进水口与喷水口通过水道连通,机体后端还连接尾舵;主翼为空中工况提供升力,主翼为上单翼以减小入水冲击。通过调节航行器俯仰而改变主翼攻角以达到调节主翼升力的目的。采用水上/水下跨介质发动机技术,在尾端设置喷气口和喷水口以匹配空中喷气和水下喷水的推进模式。航行器前部增设可收放水翼为起飞过程提供足够的升力,而在稳定运行工况中水翼收起以减小航行阻力。当航行器进行水中攻击时,抛弃主翼,减小航行阻力,增加航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阻力跨介质航行器。
背景技术
跨介质航行器是一种从水上或水下发射,既能在空中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的新型跨介质武器。其特点在于水下航行时可以规避敌舰的侦查,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在敌舰的侦查范围外空中航行时具有较高的航速和效率。
一般地,传统水下航行器由于航行阻力大、平台空间小及重量限制等原因,其航程相对于空中导弹较小,无法有效突破敌方防御圈,航行器发射后容易暴露母艇位置。对于从空中发起攻击的导弹,敌舰艇编队已具备覆盖近、中、远程,低、中、高空域的立体防空体系,突防难度大。
另外,目前国内外已经装备各型助飞航行器,利用空中运行的运载器如火箭、滑翔机等为传统航行器助飞,由水面平台发射,远距离空中助飞后入水实现水下精确打击。但助飞航行器受平台限制无法水下发射,只能单向由空入水进行单模式跨介质工作,导致发射隐蔽性差、突防手段欠缺等缺陷,直接影响其作战效能。
且传统水下航行器由于航行阻力大、平台空间小及重量限制等原因,其航程相对于空中导弹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阻力跨介质航行器,通过水翼和主翼实现变阻力跨介质航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阻力跨介质航行器,包括机体,机体内开设凹槽b,凹槽b并行连接两个推进电机b,每个推进电机b输出轴连接滚珠丝杠b,每个滚珠丝杠b上连接丝杠螺母b,两个丝杠螺母b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曲柄一端,曲柄另一端连接水翼,机体内开设凹槽a,凹槽a内连接两个盖板a,机体内壁朝向每个盖板a方向均连接一个推进电机a,每个推进电机a输出轴均连接一个滚珠丝杠a,每个滚珠丝杠a上连接一个丝杠螺母a,每个丝杠螺母a外壁连接卡扣,卡扣上端为L型结构,两个L型结构相对,每个L型结构接触连接一个L型支架,两个L型支架固定连接主翼,机体上还开设进水口、进气口,机体末端还开设喷气口、喷水口,进气口与喷气口通过气道连通,进水口与喷水口通过水道连通,机体后端还连接尾舵。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气道内连接喷气推进系统,水道内连接喷水推进系统。
凹槽b开口与水翼大小相同,凹槽b长度和高度均不小于曲柄的长度和高度。
机体为长圆柱回转体构型,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头部、中部、尾部,头部位于机体前端,为圆弧状的过度曲线,长度为机体长度的1/12,尾部为收缩段,位于机体后端,长度为机体长度的1/4,尾部上连接尾舵,中部上连接水翼、主翼。
进水口开设于尾部靠近中部长度1/5处,进气口开设于尾部上与中部连接处,进水口与进气口在机体上周向相隔180°。
主翼和水翼外形皆为矩形,截面形状均为NACA翼型。
水翼连接于机体前端1/10处,主翼与水翼在机体上周向相隔180°。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阻力跨介质航行器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2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面/水下双模航行器
- 下一篇:一种电气设备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