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驾驶转向器总成及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17363.4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08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纪荣聪;张文超;林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5/06;B62D6/00;B62D101/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驾驶 转向器 总成 车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转向器总成及车架,包括转向盘、集成电动管柱、传动轴、转向器;所述集成电动管柱包括管柱护套、转动管柱、ECU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管柱转动配合于所述管柱护套内,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管柱正转或反转;ECU控制器用于根据CAN总线的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结构与所述转动管柱及转向器连接。将驱动电机安装于集成电动管柱上,从而与转动管柱相配合,以驱动转动管柱正转或反转。并且通过传动轴两端的万向节结构来连接转动管柱及转向器,进而可以协调好转动管柱与转向器之间的关系,避免在增设驱动电机的条件下,转向管柱与转向器的输入轴不在同一轴线上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驾驶转向器总成及车架。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实现所谓的汽车转向,当前转向系统分为机械转向和动力转向。相较于以驾驶员体力为转向能源的机械转向,动力转向可借助液压、电动等转向动力,得到普遍应用。
传统的动力转向系统仅支持常规转向功能,从而不能响应线控命令下的转向指令,现有电动转向助力,不能协调好电动驱动与转向器的关系,不能满足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现有电动转向助力,不能协调好电动驱动与转向器的关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驾驶转向器总成,包括转向盘、集成电动管柱、传动轴、转向器。
所述集成电动管柱包括管柱护套、转动管柱、ECU控制器、驱动电机;所述管柱护套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管柱转动配合于所述管柱护套内,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管柱正转或反转;所述ECU控制器用于根据CAN总线的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所述转动管柱与所述转向盘同轴心连接;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结构与所述转动管柱及转向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成电动管柱还包括与ECU控制器信号连接的转向角度感应器,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转动管柱的转动角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盘与所述转动管柱之间设有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与所述ECU控制器信号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车速传感器,所述车速传感器与所述ECU控制器信号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器为循环球液压转向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球液压转向器包括转向助力泵、转向油壶以及底盘转向机构,且所述转向助力泵与转向油壶之间油路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机为无刷电机。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有万向节叉、所述转动管柱与所述转向器对应所述万向节叉设有花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架,包括车架本体、管柱安装梁、固定抱箍以及如上所述的自动驾驶转向器总成;所述管柱安装梁固定连接于车架本体上,所述固定抱箍设置于管柱安装梁末端,所述固定抱箍用于固定所述管柱护套。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器固定设置在车架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7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