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阻双体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32768.5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9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肖国权;李向东;洪晓斌;童超;杨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12 | 分类号: | B63B1/12;B63B3/46;B63B3/48;B63B11/00;B63B17/04;B63B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阻双体 无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阻双体无人船,包括甲板和两个片体,所述两个片体分别连接于甲板的两侧,片体中部的顶面与甲板的顶面平齐,片体包括位于片体前端的船首尖和位于片体尾端的方尾,船首尖为由后往前倾的弧形,船首尖的宽度由后往前逐渐减小,船首尖的顶端高于甲板的顶面,方尾的顶面与甲板平齐,方尾的底面呈由下往上延伸的弧形,两个片体的中心距为K,片体的宽度为b,相对中心距为K/b,3≤K/b≤4。通过阻力优化计算,确定船体两个片体之间合适的相对中心距,减少片体之间的干扰,增加船体强度的同时让阻力减少,船首采用前倾型船首尖的设计,船尾采用方尾的设计,船首在前倾型的基础上,增加弧度,减少应力集中减少应力集中的地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阻双体无人船。
背景技术
无人船的发展正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近几年来,中国针对无人船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无人化”的智能控制与巡航、在线监测技术、水面浮标放置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而针对小型无人船的设计还缺少自主创新,面对国际市场无人船竞争日益加剧的状况,要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先进的无人船减阻设计方法,降低燃料消耗,并在安全方面也要适应“无人化”的要求。公布号为CN10973354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面无人船,但重点描述的是船体顶面上用于固定安装卫星天线的结构,而针对无人船船体整体的结构设计方法没有相应描述,针对无人船结构的生成、减阻设计也是推进无人船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阻双体无人船,通过阻力优化计算,确定船体两个片体之间合适的相对中心距,减少片体之间的干扰,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阻双体无人船,包括甲板和两个片体,所述两个片体分别连接于甲板的两侧,片体中部的顶面与甲板的顶面平齐,片体包括位于片体前端的船首尖和位于片体尾端的方尾,船首尖为由后往前倾的弧形,船首尖的宽度由后往前逐渐减小,船首尖的顶端高于甲板的顶面,方尾的顶面与甲板平齐,方尾的底面呈由下往上延伸的弧形,两个片体的中心距为 K,片体的宽度为b,相对中心距为K/b,3≤K/b≤4。本实用新型的双体无人船在船首采用前倾型船首尖的设计,船尾采用方尾的设计,船首在前倾型的基础上,增加弧度,很大程度上减少应力集中。
进一步,所述片体的长度为L,片体长宽比L/b大于等于12。
进一步,所述片体的侧面呈弧形,有利于航行过程中的减阻。
进一步,所述甲板的前端面为弧形,有利于航行过程中减少风阻。
进一步,所述甲板上设有控制舱和休息舱,控制舱的前端面为由下往上和由前往后延伸的曲面,控制舱的后端为方形,休息舱位于控制舱后方,休息舱为方形。
进一步,所述甲板的后端设有由上往下的阶梯。
进一步,还包括顶棚,所述顶棚分别与控制舱和休息舱的顶部连接,顶棚的前端自中间往后弧形延伸,有利于航行过程中减少风阻。
进一步,所述片体、控制舱、休息舱和顶棚均沿甲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两个片体上还分别设有护栏。
进一步,所述两个片体的中心距K为4000mm,片体的宽度b定为1053mm,片体的长度L为12636mm,相对中心距K/b为3.8。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32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卡槽互扣式酿酒料斗定位锁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酒店用多功能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