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充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35866.4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26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肖聪;黎新;伍岳;黄棕;汪斌;王为才;徐远;林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42;H02J7/10;H02M1/44;H02M1/14;H02M1/32;B60L53/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朱迪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充电机 | ||
一种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充电电路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采集充电电路内的电压、电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充电电路内的继电器、MOS管的通断,所述充电电路的高压输入信号端口与交流充电设备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高压输出信号端口与动力电池电连接,所述低压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信号端口与整车控制网络信号连接。本设计不仅电路结构设计合理具备抗冲击能力,而且电路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机,具体适用于提高电路的安全可靠性。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机(OBC)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流充电的核心设备,是承担交流充电技术的重要转换载体。当今的市场环境对OBC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既能方便快捷、即插即用,又能功能全面、安全可靠,然而交流充电设备的输出交流电并不是非常稳定,需要OBC对信号进行有效的滤波,同时为了适应集成系统的发展趋势,外围连接电流尽可能简单,因此还要求OBC具备自动预充的能力。当输入电压电流过大,或者电池电量充满时,也要求OBC具备相应的保护措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交流电不稳定、电路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的车载充电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充电电路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采集充电电路内的电压、电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充电电路内继电器、MOS管的通断,所述充电电路的高压输入信号端口与交流充电设备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高压输出信号端口与动力电池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信号端口与整车控制网络信号连接。
充电电路的高压输入信号端口包括零线接口、火线接口和地线接口,所述火线接口串接保险F1后与零线接口之间并接有压敏电阻YM和第一电容C1,所述火线接口串接保险F1后通过第二接地电容CY2与地线接口相连接,所述零线接口串接第一接地电容CY1后与地线接口相连接,所述火线接口依次串接保险F1第一共膜电感LM1、第一电阻R1后同时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与第一继电器K1相并接,所述零线接口串接第一共膜电感LM1后同时与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接;
所述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同时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电感 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Q1的源极同时与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串接第二电容C2后同时与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第四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与第三MOS管Q3的漏极相连接,第三MOS管Q3的源极同时与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四MOS管Q4的源极与第五MOS管Q5的漏极相连接,第五MOS管Q5的源极同时与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依次串接变压器T1的高压侧线圈、第三电容C3后与第四MOS管Q4的源极相连接;
充电电路的高压输出信号端口包括动力电池正极接口和动力电池负极接口,动力电池正极接口串接第二共膜电感LM2后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接,第四二极管 D4的负极串接第二电阻R2后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均通过变压器T1的低压侧线圈后依次串接第三电阻R3、第二共膜电感LM2后与动力电池负极接口相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依次串接第二电阻R2、第四电容C4后与第三电阻R3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 与第二电阻R2串接后与第二继电器K2相并联,所述动力电池正极接口串接第三接地电容CY3后接地,动力电池负极接口串接第四接地电容CY4后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35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