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支座体用减震套安装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49459.9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5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勇;杨寅;杨盛伟;邓加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顺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B23P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万建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性能 纤维 复合材料 支座 体用 减震 安装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支座体用减震套安装工装,包括工作台和基座,所述工作台和基座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装有四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滑动配合有拉杆,所述基座正对所述穿孔同轴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拉杆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拉杆上端设置用于安装减震套的卡槽,所述基座上还安装有用于对卡槽内的减震套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本支座体用减震套安装工装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检测漏装,效率高,可以更好的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挡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支座体用减震套安装工装。
背景技术
换挡器一般包括支座体及设置在挡把底部的球头,支座体主要用于安装。支座体的四角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减震套,减震套呈“工”字形,现有的将减震套安装在支座体上的安装孔内时需要人工利用工具对减震套施力将减震套压入安装孔内,但是效率低,耗费时间长,容易出现漏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检测漏装,效率高,可以更好的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支座体用减震套安装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支座体用减震套安装工装,包括工作台和基座,所述工作台和基座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装有四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滑动配合有拉杆,所述基座正对所述穿孔同轴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拉杆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拉杆上端设置用于安装减震套的卡槽,所述基座上还安装有用于对卡槽内的减震套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
这样,在需要对减震套进行安装时,首先将支座体安装在定位柱上端,利用拉杆进行定位,拉杆上端穿过支座体后位于支座体上方,将减震套的一端卡接在拉杆上端的卡槽内,然后检测机构对拉杆上端是否安装有减震套进行检测,如果都安装有减震套,则减震套没有漏装,之后动力机构带动拉杆向下运动,拉杆带动减震套向下运动,减震套一端与支座体上的安装孔抵接,在拉杆向下拉动的过程中,拉杆上的卡槽带动减震套旋转,使得减震套轴线转为竖直且减震套安装在安装孔内,之后人工检查是否安装到位,如果有倾斜,则人工按压调整即可。
其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向向上设置且固定安装有拉板,所述拉板水平设置,所述拉杆下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拉板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带动拉板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拉杆向下运动。
其中,所述卡槽包括设置在拉杆上端的斜面,所述拉杆上端前后贯穿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相对的两侧贯穿形成限位槽。
在安装减震套时,用手捏压减震套,使得减震套变形,减震套的两端卡接在限位槽内,减震套下端与容纳槽下端接触,减震套具有弹性,减震套可以稳定在卡槽内。之后在拉杆向下运动带动减震套向下运动时,减震套的远离限位槽的下端与支座体上的安装孔外侧抵接,减震套由于弹力稳定在限位槽内,随着拉杆继续向下运动,减震套逐渐从限位槽内转出,此时减震套的下端位于安装孔下方,在减震套自身弹性作用下,减震套中间位于安装孔内,完成减震套的安装。
其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向向下设置且固定安装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固定安装有四个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正对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通过安装板与所述检测板固定连接。
这样,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带动检测板向下运动,使得检测组件分别位于拉杆上端外侧,然后红外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则表面拉杆上端安装有减震套,没有出现漏装。若能接受到信号,则停机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顺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顺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9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智能运维的单兵眼镜及单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