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52593.4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9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仕华;代绍海;李宏杰;师伯泰;黄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仕华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E01D19/08 |
代理公司: | 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 代理人: | 左德忠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桥梁 伸缩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包括第一桥梁与第二桥梁,所述第一桥梁与第二桥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与引流管,且所述引流管固定连接于缓冲板之间,所述减震组件与连接腔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包括第一加固钢筋与第二加固钢筋,且所述第一加固钢筋与第二加固钢筋相互套接,所述加固层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且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均固定连接于减震组件的内侧面,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腔,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提高伸缩缝的稳定性,且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排水性与抗震性,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伸缩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
背景技术
桥梁伸缩缝是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要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与桥面铺装都要断开,桥梁伸缩缝的作用:在于调节由车辆荷载和桥梁建筑材料所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结,斜交桥的伸缩装置一旦被破坏,将严重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性与安全,甚至造成行车安全事故,但现有的伸缩缝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较低,且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发生错位,影响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框、第二连接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磁板与磁片,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稳定性,其中在正常情况下,第一连接框通过磁板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块内部的活动腔中,第二连接框通过磁板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块内部的活动腔中,当收到外力作用时,磁板于磁片分离,完成伸缩运动,外力消失时恢复初始状态,且由于活动腔的内部空间大于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的外体积,因此并不妨碍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的纵向运动,通过设置减震弹簧组,能够有效起到减震作用,提高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排水管与引流管,能够有效的对积水起到排除,避免积水对该装置的影响,通过设置弹性防护板、半圆弹性板,能够对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半圆弹性板能够提高弹性防护板的弹性,通过设置第一伸缩环与第二伸缩环,能够协助弹性防护板进行横向与纵向运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包括第一桥梁与第二桥梁,所述第一桥梁与第二桥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与引流管,且所述引流管固定连接于缓冲板之间,所述减震组件与连接腔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包括第一加固钢筋与第二加固钢筋,且所述第一加固钢筋与第二加固钢筋相互套接,所述加固层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且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均固定连接于减震组件的内侧面,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腔,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减震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减震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顶部设有弹性防护板。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弹簧组与加固钢筋,所述加固钢筋与减震弹簧组之间设有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与引流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磁板,所述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外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磁板相匹配的磁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相互套接。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与第一桥梁、减震组件与第二桥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桥梁与第二桥梁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环,且所述第一伸缩环的一端活动调节有第二伸缩环,且所述第二伸缩环固定连接于弹性防护板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仕华,未经杨仕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525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