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4815.2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8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奕;杨士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高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44;F04D29/66;F24C15/2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3 | 代理人: | 吕培新 |
地址: | 528429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新丰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风道 结构 | ||
1.一种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包括蜗壳(20),蜗壳(20)由前端盖(4)、围板(5)和后端盖(7)围成,围板(5)呈开口环状,前端盖(4)和后端盖(7)分别设置在围板(5)的前后两侧,围板(5)、前端盖(4)和后端盖(7)共同围成风道(58),围板(5)的开口处设有出风口(51),出风口(5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出板(55)和第二引出板(56),第二引出板(56)与围板(5)的开口一端通过圆弧过渡面(5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5)对应圆弧过渡面(57)与第一引出板(55)之间依次为相切过渡的第一圆弧板(52)、第二圆弧板(53)和第三圆弧板(54),第一圆弧板(52)的圆心、第二圆弧板(53)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板(54)的圆心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圆弧板(52)与圆弧过渡面(57)相切过渡,第三圆弧板(54)与第一引出板(55)相切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板(52)的内侧面圆弧半径为140mm至160mm,第一圆弧板(52)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100度至1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板(52)的内侧面圆弧半径为148mm至152mm,第一圆弧板(52)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105度至11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板(53)的内侧面圆弧半径为175mm至195mm,第二圆弧板(53)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20度至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板(53)的内侧面圆弧半径为180mm至190mm,第二圆弧板(53)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28度至42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弧板(54)的内侧面圆弧半径为180mm至210mm,第三圆弧板(54)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130度至17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弧板(54)的内侧面圆弧半径为190mm至200mm,第三圆弧板(54)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145度至1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51)的外端面设有框体(6),前端盖(4)和后端盖(7)表面分别设有前进风口(41)和后进风口(71),后进风口(71)上设有电机(8)架(72);所述风道(58)内设有风轮(10),所述电机(8)架(72)上设有电机(8),电机(8)与风轮(10)传动连接,风轮(10)的半径为125mm至15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渡面(57)与垂直线的切点到第一引出板(55)的水平距离为130mm至135mm;所述第二引出板(56)与垂直线的夹角为40度至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蜗壳风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4)的边缘与围板(5)的前侧边缘相互铆接,后端盖(7)的边缘与围板(5)的后侧边缘相互铆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高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高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48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管二次切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包装盒成型充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