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频率可调的双模扭转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24146.5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0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煜;张宏宇;成亚南;巢杰;涂云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22 | 分类号: | F16F15/22;F16F15/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率 可调 双模 扭转 减振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频率可调的双模扭转减振器,包括轮毂、第一惯量环、第二惯量环和第三惯量环,轮毂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第一惯量环套设于大径端上,且与大径端固定相连,第二惯量可拆卸地环套设于小径端上,且第二惯量环的第一面与第一惯量环的第一面贴合,第三惯量环固定套设于第一惯量环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毂上固定第一惯量环,在第一惯量环上固定第三惯量环,以形成双模扭转减振器,从而降低轴系扭振幅度,有效避免曲轴因扭振过大造成的疲劳断裂,并降低车内噪声及异响;通过将第二惯量环可拆卸的固定于轮毂上,以便于通过调整第二惯量环的质量来改变两自由度系统曲线共振峰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幅值,以调整减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频率可调的双模扭转减振器。
背景技术
曲轴轴系是发动机曲轴和与之相连的各运动部件的总成。由于在行车过程中,强烈的扭振会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内,形成主观感受不能接受的声音,比如“咕噜”声、轰鸣声等,且经大量研究表明,如“咕噜”声问题,不仅受曲轴轴系扭转模态的影响,还受曲轴轴系的弯曲模态的影响。
由于双模扭转减振器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反复调试,而双模扭转减振器的制作周期较长,因此若在调试过程频繁做双模扭转减振器,容易加大成本,且耗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频率可调的双模扭转减振器,能够有效解决反复调试造成的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便于反复调试,并降低振动幅值,避免曲轴因扭振过大造成的疲劳断裂,可降低车内噪声及异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频率可调的双模扭转减振器,包括轮毂、第一惯量环、第二惯量环和第三惯量环,所述轮毂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第一惯量环套设于所述大径端上,且与所述大径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惯量环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小径端上,且所述第二惯量环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惯量环的第一面贴合,所述第三惯量环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惯量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惯量环内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小径端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小径端通过螺纹配合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孔的旋向被配置为与所述轮毂的轴向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惯量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惯量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惯量环的第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三惯量环的外周具有槽深大于其余部分的凹槽部,所述第一惯量环卡设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惯量环的外周卡设于所述凹槽部内,所述第三惯量环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惯量环的第一面齐平。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橡胶,所述第一橡胶设置于所述凹槽部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惯量环和所述第三惯量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橡胶通过连接环与所述第三惯量环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橡胶,所述第二橡胶固定于所述凹槽处的所述第三惯量环内,所述第二橡胶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所述第三惯量环的第二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轮毂上固定第一惯量环,在第一惯量环上固定第三惯量环,以形成双模扭转减振器,从而降低轴系扭振幅度,有效避免曲轴因扭振过大造成的疲劳断裂,并降低车内噪声及异响;通过将第二惯量环可拆卸的固定于轮毂上,以便于通过调整第二惯量环的质量来改变两自由度系统曲线共振峰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幅值,以调整减振效果;此外,第二惯量环通过螺纹配合固定于轮毂上,以便于拆卸第二惯量环,从而便于更换第二惯量环,进而便于调整该双模扭转减振器的模态频率;通过在第一惯量环和第三惯量环之间设置橡胶,以提高其减振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41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