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1270.4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4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干飞;李美霖;郑刚;杨军;肖杨;张毅;毕靖;王超林;曹腾;孟宝华;叶晓明;阴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转横 双向 约束 锚拉桩 支护 结构 | ||
1.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列且竖直或斜向设置的抗滑桩(3),所述抗滑桩(3)的下端嵌固在基坑坑底以下稳定基岩中,所述抗滑桩(3)顶部均设置有顶梁(4)与牛腿(5),所述牛腿(5)设在所述抗滑桩(3)的顶部后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3)之间均设桩间挡板(6),所述牛腿(5)远离所述抗滑桩(3)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锚索(7),所述第一锚索(7)的一端通过第一锚头(10)与所述牛腿(5)的顶部固定连接用于对所述牛腿(5)施加预应力荷载,所述第一锚索(7)的另一端为锚固端用于锚固在稳定基岩中,所述牛腿(5)上设有锚索转向装置(11),所述锚索转向装置(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锚索(7)设有所述第一锚头(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以所述第一锚头(10)为支点设置在所述牛腿(5)上,所述锚索转向装置(11)的另一端与第二锚索(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索(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锚头(9)固定于所述抗滑桩(3)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转向装置(11)包括马鞍形工字钢梁(12)、锚具一(13)、锚具二(14)、支座(15)和钢垫板(16),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12)的外侧面通过所述支座(15)固定设在所述牛腿(5)的顶部,所述锚具一(13)和所述锚具二(14)分别固定设在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12)的两端,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12)的一端通过所述锚具二(14)与所述第一锚索(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锚具二(14)设在所述第一锚头(10)上,所述锚具二(14)与所述第一锚头(10)之间设有所述钢垫板(16);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锚具一(13)与所述第二锚索(8)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索(7)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其中α的取值为60°-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头(9)距离所述抗滑桩(3)顶部距离大于等于1m,所述第二锚索(8)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其中β的取值为10°-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索(8)对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12)的拉力为F1,所述第一锚索(7)对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12)的拉力为L2,所述锚具一(13)到所述支座(15)的距离为L1,所述锚具二(14)到所述支座的距离为L2,其中F1、F2需满足关系式:F1*L1=F2*L2、F1*cosβ=F2*sin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3)与所述牛腿(5)的材料均为钢筋混凝土或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12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叶切断吸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整棒一次性刺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