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1270.4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4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干飞;李美霖;郑刚;杨军;肖杨;张毅;毕靖;王超林;曹腾;孟宝华;叶晓明;阴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转横 双向 约束 锚拉桩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包括多个并列且竖直或斜向设置的抗滑桩,抗滑桩顶部均设置有顶梁与牛腿,相邻的两个抗滑桩之间均设桩间挡板,牛腿顶部设置有第一锚索,第一锚索的一端通过第一锚头与牛腿的顶部连接,牛腿上设有锚索转向装置,锚索转向装置的一端与第一锚索一端固定连接,锚索转向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锚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锚头固定于抗滑桩的前侧。通过锚索转向装置锚索同时提供竖向约束与横向约束,实现了锚拉桩的支护的功能,第一锚索与转向装置的支点作用牛腿竖向荷载,提供抗滑桩顶抗倾覆弯矩,能严格控制桩顶变形、降低支护成本、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便于推广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锚拉桩板挡墙锚索占用的水平空间较大,导致大部分锚索出项目用地红线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相连地块后期开发施工存在可能破坏已有锚索的风险,影响已支护结构的安全。现有部分地方政府已明文规定禁止锚索、锚杆超出用地红线。本文提出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实现了锚拉桩的支护的功能,避免了锚索出红线后期不可控的风险,第一锚索与转向装置的支点作用牛腿竖向荷载,提供抗滑桩顶抗倾覆弯矩,与悬臂桩相比能减小截面尺寸与配筋,能严格控制桩顶变形、降低支护成本、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该支护结构便于推广与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充分利用锚拉结构的优势,桩顶设置牛腿,在牛腿上设置第一锚索,以第一锚索为支点通过锚索转向装置提供横向锚拉,实现双向约束,第一锚索对牛腿施加预应力提供桩顶倾覆力矩,第二锚索提供水平约束力,可以严格控制桩顶变形,桩间距可大大增加,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包括多个并列且竖直或斜向设置的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的下端嵌固在基坑坑底以下稳定基岩中,所述抗滑桩顶部均设置有顶梁与牛腿,所述牛腿设在所述抗滑桩的顶部后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之间均设桩间挡板,所述牛腿远离所述抗滑桩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锚索,所述第一锚索的一端通过第一锚头与所述牛腿的顶部固定连接用于对所述牛腿施加预应力荷载,所述第一锚索的另一端为锚固端用于锚固在稳定基岩中,所述牛腿上设有锚索转向装置,所述锚索转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锚索设有所述第一锚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以所述第一锚头为支点设置在所述牛腿上,所述锚索转向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锚头固定于所述抗滑桩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抗滑桩桩顶设置牛腿,牛腿上指定位置设置第一锚索,通过锚索转向装置设置第二锚索,充分利用锚索高强度与主动受力的优势,第一锚索提供荷载对抗滑桩桩顶提供抗倾覆力矩,第二锚索提供水平约束荷载,平衡部分桩后土压力,抗滑桩间距可大大增加,极大减少抗滑桩数量、大大减小了抗滑桩的截面与配筋、降低了基坑支护的成本与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
进一步,所述锚索转向装置包括马鞍形工字钢梁、锚具一、锚具二、支座和钢垫板,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的外侧面通过所述支座固定设在所述牛腿的顶部,所述锚具一和所述锚具二分别固定设在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的两端,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的一端通过所述锚具二与所述第一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锚具二设在所述第一锚头上,所述锚具二与所述第一锚头之间设有所述钢垫板;所述马鞍形工字钢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锚具一与所述第二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锚索转向装置同时实现抗滑桩顶部的竖向与水平约束。
进一步,所述第一锚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其中α的取值为6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12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叶切断吸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整棒一次性刺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