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及其副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62560.5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9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连昊;徐海军;覃祖研;黄伟;黄德佳;李昭荣;韦世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B62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王戈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车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及其副车架,该汽车副车架包括上下围合固定形成内部空间的副车架上片和副车架下片,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转向器安装套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悬置加强弯板,焊接固定设置在副车架上片和副车架下片之间;左横加强板,两端分别与左侧的所述转向器安装套管的外周表面与所述悬置加强弯板的左侧表面焊接固定;右横加强板,两端分别与右侧的所述转向器安装套管的外周表面与所述悬置加强弯板的右侧表面焊接固定。本方案充分利用了副车架转向器安装套筒及上下片之间的中部空间,针对性地加强副车架相对应约束模态,由此使得发动机悬置安装点Z向动刚度得以有效提升。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副车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的关键零部件,支承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和悬挂通过其与车架相连,发动机、转向系通过悬置固定在副车架上。当发动机燃烧、转向系运动以及路面产生激励时,都会形成动态作用力直接传递到车架上,引起整车的振动,并通过结构辐射噪声到车内。副车架的作用是减小路面和发动机振动的传入,并隔绝路面和发动机振动,带来良好的舒适性,提高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因此,装有副车架的车驾驶起来会感觉底盘非常扎实、紧凑。其中,用于表征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动刚度,是在保证N V H性能层面对副车架进行评价的主要技术指标;也就是说,动刚度不足会对车身疲劳寿命和整车乘坐舒适性非常不利。
现有一种典型的处理方案,在副车架下片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点位置处贴合设置一块加强板,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该发动机悬置安装点Z向动刚度仍然不足,导致通过副车架辐射到车内的发动机振动所产生的噪声过大;另外,另一种副车架通过较为复杂的结构提升发动机悬置Z向动刚度,重量过重,成本过高。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汽车的副车架进行结构优化,在获得良好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基础上,有效兼顾产品自重和制造成本的合理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副车架,通过结构改进优化可有效提升发动机悬置安装点的动刚度,且产品自重和制造成本可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副车架,包括上下围合固定形成内部空间的副车架上片和副车架下片,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转向器安装套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悬置加强弯板,焊接固定设置在副车架上片和副车架下片之间;左横加强板,两端分别与左侧的所述转向器安装套管的外周表面与所述悬置加强弯板的左侧表面焊接固定;右横加强板,两端分别与右侧的所述转向器安装套管的外周表面与所述悬置加强弯板的右侧表面焊接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左摆臂前安装板和右摆臂前安装板,两者的内侧端分别与相应侧的弯管外周表面焊接固定;左纵加强板和右纵加强板,所述左纵加强板的前侧端与所述左摆臂前安装板焊接固定,所述右纵加强板的前侧端与所述右摆臂前安装板焊接固定;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加强板和相应侧的所述转向器安装套管焊接固定,所述右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纵加强板和相应侧的所述转向器安装套管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悬置加强弯板为采用冲压工艺成型,包括与所述副车架下片焊接固定的底板部和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部两侧的与所述副车架上片焊接固定的竖板部。
优选地,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悬置加强弯板的底板部和竖板部的后部区域呈内收孤状。
优选地,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两个所述竖板部的前后端均具有外延伸段。
优选地,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左纵加强板和所述右纵加强板的板体的中部呈内凹状,且两者的后侧端向呈向外折弯状。
优选地,所述左横加强板、所述右横加强板、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的板面中部均开设有减重孔,且在所述减重孔的孔缘处形成有折边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625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断线检测功能的口罩耳线编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传输用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