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18045.4 | 申请日: | 2020-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37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洁;张贵龙;赖欣;谭炳昌;赵建宁;杨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E02B3/00;E02B5/00;E02B5/08;A01G17/00;A01G20/00;A01G22/60 |
代理公司: | 郑州盈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6 | 代理人: | 樊羿;张晓辉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田 多功能 植物 缓冲 结构 体系 | ||
1.一种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春-夏茬作物缓冲结构或/和夏-秋茬作物缓冲结构;其中,
所述春-夏茬作物缓冲结构包括:
(1)农田邻接河道或沟渠时,设置于田块与河道或沟渠间的灌-草缓冲复合带,其中的灌木植物靠近河道或沟渠一侧设置;
(2)设置于田块与道路间的景观防护带,其为金鸡菊带、万寿菊带或/和混播草地带;
(3)设置于自然或行政区划田块间的田埂上的除虫菊隔离墙;或/和田块面积≥6667m2时,设置于田块间的除虫菊隔离墙;
所述夏-秋茬作物缓冲结构包括:
(1)农田邻接河道或沟渠时,田块与河道或沟渠间设置由马蔺带、紫花苜蓿带和水芹带构成的过滤带;
(2)设置于田块与道路间的绿篱墙;
(3)设置于自然或行政区划田块间的田埂上的绿肥植物墙;或/和田块面积≥6667m2时,设置于田块间的绿肥植物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草缓冲复合带包括由田块至河道或沟渠方向依次布设的薄荷带、紫花苜蓿带和灌木柳带,且所述薄荷带、紫花苜蓿带、灌木柳带各自的建植宽度≥1.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柳带布设于水际线处,并断点式每隔5m向沟渠或河道内部延伸设置0.5~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鸡菊或万寿菊带宽度≥1.0m;所述混播草地带为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地带,其宽度≥0.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虫菊隔离墙宽度≥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带包括由田块至河道或沟渠方向依次布设的马蔺带、紫花苜蓿带和水芹带,且水芹带靠近河道或沟渠水迹线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蔺带建植宽度≥0.5m,所述紫花苜蓿带建植宽度≥1.5m,所述水芹带建植宽度≥1.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绿篱墙由观赏向日葵或/和波斯菊植株构成,且其建植宽度≥1.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墙由毛苕子构成,其建植宽带≥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未经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80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