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6520.0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1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富盛和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B01D17/032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王敬花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设备,其包括:餐厨渣液分离室、与渣液分离室的排液管相连通的排液室、与排液室连通的油水分离室、位于油水分离室上方的浮油刮除室以及与油水分离室出水口连通的废水排放室;排液室与油水分离室共享的隔板的底部设置连通口,排液室远离油水分离室的侧壁上底部设置排淤口;所述油水分离室的底面在出水口和排淤口之间竖直间隔设置多块导淤板;导淤板靠近油水分离室侧壁的位置开设有导淤口;相邻的导淤板的导淤口呈相反方向设置,隔板的连通口与相邻导淤板的导淤口也呈相反方向设置。所述油水分离设备结构简单,多功能集成,并且可通过导淤板对淤泥的迂回引流外排作用,实现对设备内腔底部的淤泥的自动冲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的种类繁多,且含油量高,处理难度大,目前,城市餐厨垃圾的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采用市面上已出现餐厨垃圾综合处理设备,可对餐厨垃圾先进行固液分离后,所以通常后续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但是这种设备不仅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并且其油水分离腔的底部易沉积杂质,不及时清洗,容易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油水分离腔内腔需要频繁清洗,且清洗较为费时费力、容易影响整体设备的工作进度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油水分离设备,不仅结构简单,可通过导淤板对淤泥的迂回引流外排作用,实现对设备中油水分离室底部的淤泥的自动冲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水分离设备,其包括:餐厨渣液分离室、与渣液分离室的排液管相连通的排液室、与排液室连通的油水分离室、位于油水分离室上方的浮油刮除室以及与油水分离室出水口连通的废水排放室;排液室与油水分离室共享的隔板的底部设置连通口,排液室远离油水分离室的侧壁上底部设置排淤口;
所述油水分离室的底面在出水口和排淤口之间竖直间隔设置多块导淤板;导淤板靠近油水分离室侧壁的位置开设有导淤口;相邻的导淤板的导淤口呈相反方向设置,隔板的连通口与相邻导淤板的导淤口也呈相反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浮油刮除室包括:架设在油水分离室上方、底部与油水分离室连通的箱体结构,箱体一侧下部分形成静置腔,箱体一侧上部分为油污收集区,油污收集区底部连接有排油管,将静置腔与油污收集区进行连接的是一倾斜设置的油污分离板;
浮油刮除机构,内设于静置腔的上方腔体中,其包括两对称平行设置的链传动机构,两链条传动机构分别与多个间隔设置的刮油板的两侧连接并驱动刮油板从静置腔沿油污分离板移动到油污收集区,刮油板的底边接触油污分离板,从而实现对静置腔中污水上层浮油的刮除。
优选地,链传动机构至少包括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链条和与主动链轮进行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主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所在的平面平行于静置腔中液面,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油污分离板。
优选地,所述浮油刮除室的侧壁顶部连接有排气口向外的排气管。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设置有两进气口,两进气口分别与浮油刮除室、废水排放室连通,排气口向外设置。
优选地,油水分离室内竖直设置至少一块第一引流板,第一引流板两侧边与油水分离室的侧壁连接,第一引流板的底边与油水分离室的底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引流道,所述第一引流板为多片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富盛和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富盛和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6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