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2940.8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2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孙静;谢斌;熊伟;郭雯倩;李洋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速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4 | 代理人: | 钟水祥 |
地址: | 4111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电力电缆 检测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包括检测机器人本体和辅助动力外壳,所述辅助动力外壳安装在检测机器人本体顶部的一侧,所述辅助动力外壳顶部和底部的内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辅助动力外壳顶部和底部的安装杆之间固定安装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内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螺旋桨,该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设计合理,辅助动力外壳安装了螺旋桨,当检测机器人本体遇到阻挡或者打滑时,能够给予检测机器人本体进行助推,产生向前的推力来提供额外的动力,提高对行走环境的适应性,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铺设在地缆通道内的电缆由于处于的环境比较封闭,并且处于地下,因此,有可能在通道内部积累一些有害气体,并且氧气含量较低,在进行电缆检测时,使用检测机器人代替人工检测为一种安全的方式,但是,现有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在地缆通道中行走时,如果遇到阻碍或者打滑等情况,很容易困在原地,需要人工进入进行处理,使检测的安全性降低,降低检测的效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辅助动力外壳安装了螺旋桨,当检测机器人本体遇到阻挡或者打滑时,能够给予检测机器人本体进行助推,产生向前的推力来提供额外的动力,提高对行走环境的适应性,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包括检测机器人本体和辅助动力外壳,所述辅助动力外壳安装在检测机器人本体顶部的一侧,所述辅助动力外壳顶部和底部的内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辅助动力外壳顶部和底部的安装杆之间固定安装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内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辅助动力外壳的顶部处于电机壳一侧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安装有安装螺管,所述安装螺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进风管,所述倾斜进风管的一端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安装有顶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盖的顶部内固定安装有粗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螺管的外径与安装孔的直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杆的数量为2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动机通过电线与检测机器人本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包括检测机器人本体、辅助动力外壳、安装杆、电机壳、电动机、螺旋桨、安装孔、倾斜进风管、安装螺管、顶盖和粗滤网。
1.此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的辅助动力外壳安装了螺旋桨,当检测机器人本体遇到阻挡或者打滑时,能够给予检测机器人本体进行助推,产生向前的推力来提供额外的动力,提高对行走环境的适应性,实用性强。
2.此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的辅助动力外壳的顶部安装了向前的倾斜进风管,倾斜进风管斜向上,当螺旋桨转动时,在倾斜进风管处形成吸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辅助动力,并且能够给予检测机器人本体一定的向上的拉力,降低检测机器人本体移动的阻力。
3.此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的倾斜进风管的一端安装了具有粗滤网的顶盖,能够有效地防止较大的杂物进入辅助动力外壳内缠绕在螺旋桨上,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电力电缆检测机器人的辅助动力外壳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程学院,未经湖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2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