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及其超声避障系统、姿态矫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8257.5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6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张驰;杨桂林;宋孙浩;李俊杰;郑天江;舒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1S15/931;G01S15/87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全向 移动 机器人 及其 超声 系统 姿态 矫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及其超声避障系统、姿态矫正系统。所述超声避障系统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本体上并呈阵列式分布,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与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超声避障系统能够使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获得各种运动状态下的环境信息,判定障碍物位置,同时还能利用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实现路径轨迹优化,躲避障碍物,保证其实际应用过程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实现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的姿态识别及矫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超声避障系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避障功能的前提是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环境信息实时调整和优化运行轨迹。感知周围环境需要用到各类传感器,并通过测量及分析传感器反馈数据实现。视觉、红外、激光、超声波等传感器都在移动机器人避障系统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其中,超声波传感器则以其性价比高、硬件实现简单等优点得到更为广泛应用。但又因为超声波传感器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如波束角大、方向性差、测距不稳定(在非垂直的反射下)等,往往采用多个超声波传感器以阵列组合的方式使用,从而增强系统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目前针对传统移动机器人而言,运动方式主要为单向、双向两种,其转向功能(包括原地转向)的实现是利用移动机器人左右驱动轮的差速运动。所以传统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基于自身坐标的侧向、斜向动作,其超声波传感器阵列组合只需要安装在移动机器人前端(单向运动方式)或者前后两端(双向运动方式)即可。但是对于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来说,其运动方式灵活,可以实现前、后、侧向、斜向、旋转等动作,能够实现复杂运动轨迹规划,不局限于特定的运行路线。因此,超声避障系统急需针对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运动特点进行优化布局,以保障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的安全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超声避障系统及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超声避障系统,其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本体上并呈阵列式分布,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与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阵列分布方式包括单层环绕分布方式、多层环绕分布方式、多层表贴分布方式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阵列分布方式满足使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对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本体周围的三维空间进行无死角测量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单层环绕分布方式为:使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围绕所述机器人本体呈单层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环绕分布方式为:使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围绕所述机器人本体呈两层以上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表贴分布方式为:至少使多个超声波传感器以多层排列方式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端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能够发送超声波束,并接收由障碍物反射的同一超声波束;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能够测量和计算多个超声波传感器所发射超声波束的传播时间,从而获得与多个超声波束覆盖范围相应的障碍物确切距离值;所述中央处理器能够接收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输出的多个障碍物确切距离值,且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获得所述障碍物被测面的三维立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处理器还能够依据所述超声避障系统的需求,将参数配置指令发送给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8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无菌接种装袋制棒机
- 下一篇:一种双膜片稳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