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伤口渗血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7420.4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83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婷;杨雪;杨谦梓;熊利泽;董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G08B2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郭璐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伤口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伤口渗血报警装置,包括外壳,内壳,支架,透风腔,连接杆,触点,信号发射器,吸血纸,连接架,纽扣电池,连接杆一,触点一,支架一,挂耳扣,蜂鸣器孔和报警体,其中:内壳的外壁通过连接架与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架粘接在内壳内部表面的上端;所述透风腔设置在外壳和内壳的中间;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支架的底端粘接在一起,且连接杆的另一端粘接有触点,该触点通过导线穿过连接杆和支架与信号发射器的一端连接。本实用通风腔,触点和挂耳扣的设置,使用方便体积小,容易固定,舒适,检测触点灵敏,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报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伤口渗血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报警器是一种为防止或预防某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后果,以声音、光、气压等形式来提醒或警示我们应当采取某种行动的电子产品。报警器(alarm) ,分为机械式报警器和电子报警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式报警器越来越多地被先进的电子报警器代替,经常应用于系统故障、安全防范、交通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灾、感应检测等领域,与社会生产密不可分。如:伤口渗血报警器,能够感应使用者的伤口是否流血,进而发出报警信号进行有效的提醒。但是现有的伤口渗血报警装置然存在着体积大,不易固定,检测不灵敏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伤口渗血报警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伤口渗血报警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渗血报警装置依然存在着体积大,不易固定,检测不灵敏的问题。一种伤口渗血报警装置,包括外壳,内壳,支架,透风腔,连接杆,触点,信号发射器,吸血纸,连接架,纽扣电池,连接杆一,触点一,支架一,挂耳扣,蜂鸣器孔和报警体,其中:内壳的外壁通过连接架与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架粘接在内壳内部表面的上端;所述透风腔设置在外壳和内壳的中间;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支架的底端粘接在一起,且连接杆的另一端粘接有触点,该触点通过导线穿过连接杆和支架与信号发射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穿过支架的内部与纽扣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吸血纸粘接在触点和触点一的表面;所述纽扣电池嵌套在支架与支架一的中间;所述连接杆一的上端与支架一的底端粘接在一起,且连接杆一的另一端粘接有触点一,该触点一通过导线穿过连接杆一和支架一与纽扣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挂耳扣的一端与报警体的上端连接,且报警体的表面开有蜂鸣器孔;
所述报警体包括蜂鸣器,固定架,纽扣电池一和信号接收器,且蜂鸣器粘接在报警体内部表面的一端;所述固定架粘接在报警体内部的中间,且固定架的中间嵌套有纽扣电池一;所述信号接收器粘接在报警体内部表面的另一端。
所述外壳和内壳采用圆形纽扣式医用软质塑料,且内壳嵌套在外壳的内部,有利于便于固定在包扎伤口表面绷带夹层的内部,由于体积较小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感觉。
所述透风腔采用环形空腔,且透风腔的宽度为1-5mm,并且透风腔的高度为5-10mm,有利于对伤口周围进行有效的通风,避免空气不流通造成伤口进一步的感染。
所述触点和触点一采用1-2mm铜丝圆柱体,且触点和触点一嵌套在内壳底端的表面,该触点和触点一共有17个,并且触点和触点一与内壳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有利于通过多个触点更加快速精确的检测到血液的渗透,从而通过血液进行接通电源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挂耳扣采用医用软质塑料,且挂耳扣为仿人耳的外形,并且挂耳扣的表面包裹一层软质海绵,有利于将信号接收器佩戴在耳朵上,避免使用者在夜晚休息时伤口流血,接收不到报警发出的声音,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透风腔的设置,有利于对伤口周围进行有效的通风,避免空气不流通造成伤口进一步的感染。
2.本实用新型触点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多个触点更加快速精确的检测到血液的渗透,从而通过血液进行接通电源发出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7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混凝土搅拌用集尘再利用装置
- 下一篇:混凝土原料称重配料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