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质跨越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44735.8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48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殷春平;杨潮;赵邦威;董一巍;郭智涵;国家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5 | 代理人: | 赖丽娟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跨越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质跨越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机身上半部分2和机身下半部分3,还包括设置在无人机上的升力装置、水中推进装置、水中升降装置和飞控系统,其中,所述升力装置,为无人机提供升力,以及控制无人机空中姿态调整;所述水中推进装置,当无人机处于水中航行时,提供航行的动力;所述水中升降装置,改变/控制无人机在水中的升降;所述飞控系统,通过接收机接收控制信号,从而通过飞控系统控制升降装置、水中推进装置和水中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领域,涉及介质跨越无人机(一种可使用于水空介质下的跨介质航行器)。
背景技术
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公开的关于介质跨越无人机的研究。
从弹道特点看,现有武器中最接近的当属飞航式反潜导弹(又称火箭助飞鱼雷),它实现反舰导弹与反潜鱼雷的组合,利用导弹的远程运载技术将鱼雷投递到更远的目标水域,其代表如俄罗斯最大射程55km的石英飞航式反潜导弹,法国最大射程55km的米拉斯反潜导弹,英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最大射程96km的超伊卡拉反潜导弹。飞航式反潜导弹本质是增加空中运载器的反潜鱼雷,不具备介质跨越无人机最重要的能力,即在空气和海水介质中自由往返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有一类航行器是具备的,即近年在国外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潜水飞机或称飞行潜艇,它既能够在空中飞行,又能够在水面和水下航行,是一种载人多功能飞行器。从能力的描述上看,水空介质跨越无人机与它们属于同一类但不同功能不同性能的航行器。
国外对于潜水飞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苏联的乌沙可夫BP设想一种将飞机和潜艇相结合的航行器,根据设计方案,其起飞质量达15t,航程800km,潜深45m,最多可以在水下停留48h。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将战略核武器分散部署以提高生存力,提出一种大型潜水飞机方案,用于执行战略导弹发射任务。其起飞质量高达180t,可携带两枚北极星A-3弹道导弹,空中使用涡扇发动机,作战半径超过4000km,水下使用斯特林发动机,可停留5天。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些研究并未取得实际进展。近年来,随着航空、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军事需求的推动,一些国家又将潜水飞机研究提上日程。2008年,美国国防预先技术研究局(DARPA)着手研究载人潜水飞机概念机,用于突袭敌方海岸的特种作战行动。根据初步设想,DARPA推出的潜水飞机能够在连续飞行1853km后,再贴着水面飞行185km抵达敌方海岸,其后能在水下持续潜行至少22km。由于资金问题该项目于2011年被终止。
同期,法国开始埃利乌斯(Aelius)潜水无人机的预研,它能够在水上起降,飞行时展开机翼,潜水航行时折叠机翼。埃利乌斯装有2台发动机,一台是小型航空煤油发动机,另一台是水下电动涡轮机。续航能力为空中360km、水下40km。
2013年底,美国海军实验室发布了在海洋深处潜行的潜艇发射无人航行器的第一次试验具体细节。该无人航行器出水是通过一个可折叠的X型气动机翼的变体来实现的,该无人航行器属于单次出水的潜射无人飞行器。
由于飞机与潜艇的常规设计理念相互冲突,所以研发“潜水飞机”将是航行器设计理念上的一次革命性创新,从构想到现实,在动力系统、机身外形、机翼布局、质量容积配比等方面将面临重大的技术挑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质跨越无人机,旨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介质跨越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机身上半部分2和机身下半部分3,还包括设置在无人机上的升力装置、水中推进装置、水中升降装置和飞控系统,其中,所述升力装置,为无人机提供升力,以及控制无人机空中姿态调整;所述水中推进装置,当无人机处于水中航行时,提供航行的动力;所述水中升降装置,改变/控制无人机在水中的升降;所述飞控系统,通过接收机接收控制信号,从而通过飞控系统控制升降装置、水中推进装置和水中升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47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惰性材料以及组织支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啤机下料端的纸板码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