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EGR系统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2891.9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3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厚;潘永传;赵令辉;曾笑笑;丁志雨;赵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35 | 分类号: | F02M26/35;F02M26/23;F02M26/34;F02M26/19;F02D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何家鹏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egr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EGR系统及发动机,该发动机EGR系统中发动机增压装置内通入废气;干燥器的进气端与发动机增压装置的出气端连通;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干燥器的出气端连通;可变压力喷射阀设置于发动机进气管内,且可变压力喷射阀与干燥器的出气端连通;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进气管内;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可变压力喷射阀的开度。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EGR系统中,干燥器能够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水份,且从增压装置的出气端取气,能够降低泵气损失,提高进气效率,且根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可变压力喷射阀的开度,能够实现燃气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EGR率的精确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EGR系统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发动机EGR管路均采用涡轮增压器前取气,取出的废气不经处理直接经EGR阀后进入混合器,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EGR阀的开度控制EGR率。此系统及控制方法所控制的EGR率受涡轮增压器前与进气歧管的压差影响较大无法实现EGR率精确控制且废气中含有大量水分,在寒区运行时混合器、节气门等部件结冰的风险较大,且涡轮增压器前取气会造成发动机泵气损失及进气效率降低。
综上所述,现有的发动机EGR系统无法实现EGR率精确控制且废气中含有大量水分,也会造成发动机泵气损失及进气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发动机EGR系统无法实现EGR率精确控制且废气中含有大量水分,也会造成发动机泵气损失及进气效率降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种发动机EGR系统,其中,包括:发动机增压装置,所述发动机增压装置内通入废气;
干燥器,所述干燥器的进气端与所述发动机增压装置的出气端连通;
发动机进气管,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干燥器的出气端连通;
可变压力喷射阀,所述可变压力喷射阀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内,且所述可变压力喷射阀与所述干燥器的出气端连通;
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内;
发动机控制单元,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可变压力喷射阀的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EGR系统中,所述干燥器的进气端与所述发动机增压装置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干燥器的出气端连通,干燥器能够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水份,且从增压装置的出气端取气,能够降低泵气损失,提高进气效率,且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可变压力喷射阀的开度,能够实现燃气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EGR率的精确控制。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EGR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EGR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增压装置与所述干燥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EGR系统还包括储罐,所述储罐设置于所述干燥器与所述可变压力喷射阀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EGR系统还包括混合器,所述混合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内,所述可变压力喷射阀通过所述混合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EGR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排气管,所述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发动机增压装置的进气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EGR系统还包括EGR泵,所述EGR泵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发动机增压装置的进气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为E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2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