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燃料客车氢堆余热利用的采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7074.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3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磊;杨勇;陈国平;赵俊;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3;B60L50/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徐琪琦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客车 余热 利用 采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氢燃料客车氢堆余热利用的采暖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热交换器、水泵以及用以设置在客车内的采暖设备,所述氢燃料电池具有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循环水进水口和循环水出水口,所述冷却水循环回路的出水口用以与所述热水进水口连通,所述热水出水口用以与所述冷却水循环回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出水口用以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用以与所述采暖设备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采暖设备的出水口用以与所述循环水进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采暖系统循环利用氢燃料客车氢堆余热为客车取暖,解决目前乘客区取暖能耗高、燃油加热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燃料客车氢堆余热循环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燃料客车氢堆余热利用的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氢燃料客车是一种纯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其一般是由氢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电能给动力电池充电,然后用电能来驱动汽车行驶,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在各大城市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新能源客车乘客区采暖一般是通过车内安装带电加热暖风机或者使用燃油加热器水循环供暖的方式。以上第一种方式耗电量大,长时间使用会大大减少客车的续航里程;第二种方式,使用燃油加热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且需要经常加注燃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利用氢燃料客车氢堆余热的采暖系统。
一种氢燃料客车氢堆余热利用的采暖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热交换器、水泵以及用以设置在客车内的采暖设备,所述氢燃料电池具有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循环水进水口和循环水出水口,所述冷却水循环回路的出水口用以与所述热水进水口连通,所述热水出水口用以与所述冷却水循环回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出水口用以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用以与所述采暖设备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采暖设备的出水口用以与所述循环水进水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电加热器,所述第一电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水出水口和所述水泵之间,且所述第一电加热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加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电加热器,所述采暖设备包括第一暖气片组和第二暖气片组,所述第一暖气片组和第二暖气片组分别具有至少两个串联的暖气片,所述第一暖气片组和第二暖气片组分别用以设置在所述客车内的两侧,且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暖气片组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暖气片组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电加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加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暖气片组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暖气片组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进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加热器和所述第二电加热器分别具有无级调温模块。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设置在所述循环水进水口和所述采暖设备的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循环水出水口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择一开启;
或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设置在所述循环水出水口和第一电加热器的进水口之间,且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电加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且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择一开启。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内部中空的箱体和蛇形的换热片,所述换热片竖向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中部,并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独立的热水腔和冷水腔,所述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并与所述热水腔连通,所述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箱体上下两端,所述循环水进水口和循环水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冷水腔连通,且所述循环水进水口和循环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箱体上下两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采暖系统循环利用氢燃料客车氢堆余热为客车供暖,解决了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的问题,节约了氢堆散热器散热的用电能耗,解决目前乘客区取暖能耗高、燃油加热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70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舵形防磨瓦防翻转结构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