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骨骼机器人髋部多角度活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84536.X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9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H3/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华朋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1 | 代理人: | 修瑞杰 |
地址: | 20008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骼 机器人 髋部 角度 活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骨骼机器人髋部多角度活动结构,包括机架、腰部连接壳、大腿机构,所述机架的外壁固定贯穿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机架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壁与腰部连接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腰部连接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腰部连接壳的外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由电机驱动的髋部连接件,所述大腿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大腿机构包括大腿壳体,所述大腿壳体的外壁铰接有阻尼杆,所述连接板、阻尼杆的顶端均与髋部连接件铰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横杆,使机架、第二连接件、腰部连接壳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从而有效提高了腰部连接壳与机架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骨骼机器人,具体是一种外骨骼机器人髋部多角度活动结构。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外骨骼开始被研发至今,已由军事领域转向民用市场,多以医疗和工业生产为主要目的,作为帮助残障人士行走以及工人负荷执行制造、搬运任务的辅助工具,目前正在向负重能力更强、控制力和灵活性能更高的方向研发。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科研机构对外骨骼的研究尚处于基础起步阶段,商用产品仍然较少,主要应用领域为军事、民用和医疗,其中,比较领先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日本,法、俄、韩、以色列等国也在技术上有所建树,我国各科研机构也在奋起研发。
外骨骼的研发融入了先进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人-机电系统,在为操作者提供诸如保护、身体支撑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融入传感、控制、信息耦合、移动计算等先进技术,为穿戴者提供额外的动力或能力,从而增强人体机能,能够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完成一定的功能和任务,使人机融合为具有机器的力量和人的智力的超智能体,实现力量的增强和感官的延伸。
然而现有的外骨骼机器人,其髋部与大腿的连接处往往只有一个自由度,即大腿机构只能进行前后摆动,无法进行侧向摆动,不便于穿戴者的活动,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骨骼机器人髋部多角度活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髋部多角度活动结构,包括机架、腰部连接壳、大腿机构,所述机架的外壁固定贯穿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机架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壁与腰部连接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腰部连接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腰部连接壳的外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由电机驱动的髋部连接件,所述大腿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大腿机构包括大腿壳体,所述大腿壳体的外壁铰接有阻尼杆,所述连接板、阻尼杆的顶端均与髋部连接件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腰部连接壳的内部设置有齿轮传动机构,所述腰部连接壳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电机的轴伸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带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腰部连接壳的内壁与髋部连接件的对应处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腰部连接壳的内壁后与髋部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架的外壁位于第一横杆的下方固定贯穿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壁与腰部连接壳的外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腿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阻尼杆的底端位于防护板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4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